图为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第10分会场。
“一个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全世界共同的愿景。”昨日下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第四分会场“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的会议室里,与会的中外专家们时而轻松幽默、一阵欢笑,时而又针锋相对、激烈争论。他们探讨的问题有:北京奥运会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如何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知识分子、媒体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过程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等等。 毫无疑问,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不约而同地成为与会专家们探讨“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主题的出发点和焦点。 “我们统计了29个国家,67家报纸,486个版面,90%的报纸在头版刊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绝大多数的报道是积极正面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公布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多种声音讲述同一个故事——世界五大洲主流报纸北京奥运头版分析》。他也特别指出,阿拉伯世界国家对北京奥运会的负面报道一条都没有,可能是阿拉伯世界特别希望中国能够强大。 对此,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高级顾问侯赛因·埃尔卡马表示认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明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也完全有能力完美地举办奥运会。也许,对同是发展中国家和文明古国的埃及来说,他们更能理解中国人的感受。 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埃略特国际关系学院沈大伟教授从国际治理和国家形象的角度,指出北京奥运会让中国走出了“百年悲情”,中国人变得越来越自信。 但是与会专家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奥运会毕竟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体育盛事,全世界媒体给予大量正面相关报道也十分正常。从2007年中国制造遭遇的困境,到今年的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奥运火炬传递风波、北京空气污染谣言等事件来看,这方面的形势并不十分乐观。 “西方媒体长期对中国的报道有两个特点:一是少,二是负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对此解释,“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基调一直没有变化,而一旦关于中国负面报道的国际信息舆论形成,就很难消除。”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正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所言,“当我们指责世界不了解中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一些专家则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应该与媒体进行良性互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说知识分子应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毕竟知识分子的言行不是中国的外交态度,更不是外交行动方案。在策略上,他认为知识分子可以从西方世界的敏感点入手,如石油、金融危机,美国帝国建设、新殖民主义等西方学者和媒体不愿意谈及但确实存在的问题入手,这样才更加有效。 当然,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国家形象建设,沈大伟教授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提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概念,并都从孔子、孟子入手进行解释,但这样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姚明、《卧虎藏龙》对西方民众的冲击。显然,在一些提升国家形象的概念创设和解释上,中国仍需加强。 最后与会专家认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其间经历困难挫折也并不奇怪,大家应该坦然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