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2671761 52920242(传真)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发展之路
2008年9月9日 15:06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念

中国发展模式对世界发展作贡献

  20世纪中国的发展道路非常独特。冲破西方列强的侵略,重新走向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复兴。中国的发展道路突破了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经济的复兴标志着在世界多元文明背景下,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昨天,在“中国的发展道路:20世纪回顾与改革开放30周年”分会场中,来自美国、日内瓦和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的学者纷纷从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长处、内在矛盾和需要面对的挑战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阿里奇教授认为,中国在衰弱了150年后能够重新崛起,这在世界发展史上很罕见。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有强大的劳动力和强大的国内市场。这两个要素在别的国家也有,但中国的这两个要素里倾注了之前30年的积累和成长。她不是走了简单的华盛顿共识的道路,她不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下的休克疗法,或者大政府和小政府概念,也不是苏联模式。她的市场基础是从毛泽东时代就积累起来的土地革命等渐进式变革成果,而劳动力市场是和过去提高教育、健康有关的措施息息相关的。著有《亚当·斯密在北京》一书的阿里奇同时认为,怎样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以避免贫富悬殊,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中国如果处理好了,那就是世界的福音和宝贵经验,反之,就是世界的灾难,对西方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借鉴。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研究员则提出,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的原因,不能仅看三十年内取得的量化成绩,要联系到1949年到2008年的六十年,1919年到2008年的九十年,在这样一个更长久的背景下考察。从历史角度而言,1978年是个分水岭,但发展并非“非连续性”的,有些民主基础是从1919年反帝反封建时就种下的,而工业基础是从1949年后就开始积累的,不忘60年和90年是对前人努力的尊重;从理论而言,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完善,为什么称改革而不叫革命,总体是个渐进过程;从未来看,下一个30年也要从历史中积累继承,1919年开始积累的民众的健康、文化、农田水利基础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包括以后,应该是需要中国对传统进行激活、组织、勾连。未来的挑战更艰巨,眼下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要往前走,就不是单向的改革,还需要激活传统中优秀的要素。
  
  来自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张维为教授提出了中国模式对西方话语提出了挑战。他认为,中国模式确实有自己的弱点,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奉行西方主导模式的国家相比,中国模式效果更好。西方政治话语喜欢用民主和专制来衡量一个政权的好坏,但这种概念已经无法解释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西方民主模式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如文明冲突、全球气候变暖等,也面临着诸多局限,他认为,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瓦解了只有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的局限,这不仅是中国的崛起,也是一种新思路、甚至可能是一种新的范式变化、新认知,西方有识之士也已经意识到,中国崛起过程不是所谓中国融入西方主流文明的过程,而是双方平等对待、取长补短的过程。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