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2671761 52920242(传真)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各种问题成为讨论焦点
2008年9月11日 11:17
     作者:李健

  2008年9月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学论坛第10分会场进行了基于“中国大都市的和谐发展:经验与借鉴”为主题的8场报告会,共有国内外24名学者和专家参与了分会场报告与讨论,另外包括多名列席代表。其中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各种问题的讨论则成为焦点。

  有专家认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城镇化发展轨道。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从20%发展到40%用了几十年至上百年,自40%的城镇化率到今天80%左右的城镇化率又经历了50年至100年。这启示我们政府在制定城镇化方针、政策时需要清晰地考虑,我国有没有条件在城镇化速度方面大幅度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

  目前就业岗位的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不能适应城镇化的速度。我国已经拥有庞大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依靠这些产业的继续扩张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空间已经不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就业岗位就要求增加800—1000万。而城镇基础设施供应以及资源、环境等无法适应和匹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城市要求大规模的电力、优质的能源和大型的水源集中作为支撑,人均能耗、水耗以及垃圾集中排放量都要比农村大得多。这些都无疑对我们已有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新的要求,即如何为城镇化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并能适应城市不断增长的生态压力。

  因此,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必须是循序渐进和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道路,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第一,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不能太快。根据我国各个发展时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经验并参考国际上的经验,今后城镇化率每年只能考虑提高0.6-0.7个百分点。但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应该有所差异。第二,城镇人均占地必须实行低指标。我国城镇人均综合用地标准应该符合国情,我国不能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那样蔓延式城镇化发展道路。第三,在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建设好广大农村,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最适宜的选择。第四,一定要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原则。在城镇化的资源占用和人均资源消耗方面,中国永远无法效仿西方发达国家。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