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问题是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不仅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而且成为我们国家社会分配政策的导引方向。
一般认为,中等收入阶层生活安定,态度温和。在政治上,他们求新而不越轨,求变但不求乱,社会地位变动的机会成本较高,因而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他们具有保守倾向,易于满足现状;在经济上,中等收入阶层既是纳税的主力,也是消费的主力,是社会有效需求的主要推动者;在社会事务方面,关心国家前途、社会正义、公民权利、民主与法治,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追求文明进步和倡导和谐、稳定的力量。
来自香港的某学者对香港的中产阶级社区进行了个案研究,推进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发现,中产阶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既有符合上述假设的地方,也具有其他的一些特征。比如,他们的确可能参与或组织过某种维权活动,但是他们并不更多地表现为“政治人”,并不更多地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或者推动所谓公民社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如何养狗、泊车等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社会公正、民主法制等问题。他们既不是完全的保守派,也不是民主先锋。
在研究中,通过分析大量的个案访谈和网络社区的言论,研究者发现从饲养宠物到规定非本区居民不得穿行小区的各种讨论话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当代中国中产阶级是如何在他们的生活区域内形成一种新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秩序。这种道德秩序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协商界定“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分野,包含了互相尊重以及对共同规范和期望的接受。通常,双方都会尽可能避免冲突,或是尽可能降低冲突的程度。居民都会尝试开诚布公,求同存异,虽然对于邻居的行为应该如何,他们确实有着各种期望。不过,他们知道不能在私人领域里干预其他人的选择和喜好。这些都构成了中产阶级社区内部的“微观政治学”。
研究发现,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化地从中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去推论他们的政治态度。对于这个群体存在的一些“刻板印象”可能是不准确的。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意识,洞察其可能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