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2671761 52920242(传真)
         
海外学者观点:文化软实力及其多元阐释
2008年10月27日 17:20
     

  印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谭中(Tan, Chung)认为,“软力量”中的“力量”(power)源自西方以力压制对方的强权。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用“软强力”(soft power)来论述这种思想。“西方文明”进一步把文化与“强力”结合,代表西方世界价值观念体系中对“强力”的诉求,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提倡“文明冲突论”。这些都使中国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威胁论”的嫌疑。然而,真正的文明是不会冲突的,也是不需要竞争的,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和谐共处。中印两国要带头提倡“地缘文明”的模式,用两个文明背靠背的经验,取代西方“地缘政治”的模式。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王安国(Riegel Jeffrey)教授比照了“德”与“软实力”和“柔性国力”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仁义”要素来丰富“软实力”的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代思想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思维,尽管可能只是潜意识的。他分析了儒家“和”与“德”的思想,提出统治者当公平无私、品德高尚,不用武力而能影响自己的臣民和其他国家,就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软实力”。

  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总裁里卡多·梅林德.奥提兹(Melendez-Ortiz, Ricardo)认为,软实力与竞争力的关系其实非常密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层面讲,软实力包括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国际形象、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等等。而从国家层面讲,则包括政府或是政府帮助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能力。“中国制造”要想获得高附加值,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的。但中国在增强自身软实力的过程中,应更加务实,比如更好地履行承诺,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