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当代中国中心主任陆懋祖(Lu,
Maozu)分析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指出2006年中国货币供给占GDP比例几近50%,现金占12%,基础货币占37%,广义货币占近150%。而美国货币共给占GDP比例为12%,现金占6%,广义货币占50%,基础货币只占6%。如果政府不希望创造更多的基础货币,那么它可以通过降低国内净资产来采取了一系列外汇冲销干预措施。外汇冲销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从流通中回笼大量货币,将导致下述后果:消费支出减少;利率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热钱的流入,进而加剧通胀压力。在中国货币很少在全球流通、美国近一半的现金在海外流通的情况下,中国面临极大的经济风险。
他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主要致力于对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源于制造业而非服务业。中国积极鼓励外国直接投资(FDI),并将FDI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优先战略。中国对FDI采取开放态度,而对资本市场则采取谨慎态度。而经济账户的大量外汇储备导致流动性过剩。
中国自2005年7月开始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人民币每天波幅控制在±0.3%,但如何确定上下波动的均值是个问题。为此,他建议中国应通过放开波动幅度来控制国际热钱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