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276~324),字景纯,晋时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西晋末南渡。晋元帝时,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山海经注》“瓯居海中”,他注解为:“今临海水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概括了自西汉初建东瓯国,直至东晋太宁元年置“永嘉郡”五百多年“瓯”地政区建置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郭璞“尝客瓯,为卜郡城”。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地置永嘉郡,同时建郡城。其时郭客寓永嘉,请他为建城选址。郭璞登西郭山,观看地形,见九山错列,犹如北斗星座,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为“斗魁”,积谷、巽吉、仁王三山为“斗杓”,黄土、灵官二山则为辅弼,即告诉父老说,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此决定跨山为城,城名斗城。在建城时又有白鹿衔花之瑞,故又名白鹿城或鹿城。
后人为纪念郭璞卜城功绩,把西郭山改名郭公山,并在山下建郭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