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61)又作(321—379)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出身高门士族。父旷,淮南太守。从伯王导为东晋元帝丞相。
羲之幼从表亲卫夫人(铄)学书,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锺繇,并博学众长,精研体势,独创妍美流便的书体,与钟繇并称“钟王”,后世尊为书圣。唐太宗酷爱其书,亲为《晋书》本传作论,称其书“尽美尽善”。羲之所书以《乐毅论》、《兰亭序》、《黄庭经》为最。
羲之年长始显才华。太尉郗鉴以女妻之。初为秘书郎,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饥,谏奏朝廷减省赋役。永和十一年(356)三月,羲之称病辞去会稽内史,从此隐逸林下,优游以终。明万历《温州府志》、清光绪《永嘉县志》据祝穆《方舆胜览》等书,说王羲之曾任永嘉郡守。但《晋书·王羲之传》则无此记载。据刘宋郑缉之《永嘉郡记》记载,王羲之曾游永嘉,并在好多地方留下遗迹。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传说,如说他在任永嘉郡守时,庭列五马,每次出行,五马齐驱,绣鞍金勒,驰骋于道,因而后有纪念他的“五马坊”。唐温州刺史张又新、北宋温州知州杨蟠均有关于“五马”的吟咏。又如“墨池坊”,命名源于“王右军临池作书,洗砚于此”,宋代书法家米芾曾题过“墨池”两字。又王羲之在法帖中写有:“近得华严石砚颇佳。”这华严山在温州江北岸(今永嘉瓯北镇)。又温州郭公山“富览亭”亭额、华盖山麓原一井栏上所铭“容成太玉洞天”为王所书,惜真迹已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