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90后"志愿者奉献在世博
2010年8月2日 16:38

image

  为了使社区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精心组织了一批“90后”志愿者,在世博城市志愿服务站挥洒汗水、奉献世博、锤炼意志。

  汲取老经验打造新团队

  原东大名路丹徒路服务站的“90后”大学生志愿者任如玉,在14天的志愿服务中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家住闵行区的她虽然每天五点就要起床,但她还是毅然向街道提出继续做志愿者的想法,并担任了第七批志愿服务站点的站长。为了充分调动年轻志愿者的积极性,发挥各自所长,任站长汲取以往志愿服务的老经验,提出让志愿者两人一组,主动出击,到附近的公交站点、交通路口等分发世博资料,宣传文明观博,进一步体现站点志愿服务的功能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新团队的凝聚力。

  小小活地图学用两不误

  1992年出生的沈嘉威是行知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同班同学都在为一年后的高考埋头准备,但小沈坚持上午做志愿者,下午补习,忙碌并快乐着。小沈高考的选修科目是地理,他学以致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巧妙地运用于世博城市志愿服务中,并通过实践加深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地图颇有研究的他,很快熟悉了周边的交通路线,还通晓周边城市甚至香港、台湾等地的旅游线路和特色景点,但凡遇到游客问路,他都能驾轻就熟地对答如流,赢得了游客的啧啧称赞,他也成了站点公认的小小活地图。

  激情小海归创意无限量

  在这批年轻志愿者中,还有两位来自美国留学的“90后”小海归周慧婷和王巍,他们利用暑假回国,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流利的英语从容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空闲时,还与站内的其他年轻志愿者用英语对话,分享他们在美国留学时的有趣经历,这样既提高了志愿者的英语水平,也让他们开拓了眼界,了解国外的风俗文化。年轻志愿者集思广益,开拓个性化服务,不少富有创意的“金点子”通过他们的头脑风暴一一迸发出来。小海归王巍准备租一套海宝的服装,装扮成海宝的样子,与过往的游客合影留念。他们还着手策划开设城市志愿服务的微博,让更多的“蓝精灵”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分享快乐,留下世博志愿的点滴印记,也能成为后几批志愿者的珍贵宝典。

  这些“90后”志愿者,用他们的激情和青春奉献世博,为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在展示自我、提早融入社会的平台上,充分挖掘作为年轻志愿者的潜能,用创意和智慧在世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虹口区妇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