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长约2.6×2.4×2.3厘米的三角形玻璃片镶嵌在右侧上颌颅底部,血流不止,更危险的是,患者只要颈部稍一活动即可割破颈内动脉,导致大出血,殃及生命。日前,长征医院口腔科敢冒风险,在血管、神经密布的“禁区”巧取这块夺命的的玻璃片,使这位65岁的老人转危为安。
来自浙江的王老伯因车祸导致右侧下颌骨后缘有一长约3厘米裂口,血流不止,伴有头痛,急送当地医院后给予清创缝合术,然而,进一步检查时发现王老伯说话含糊,伸舌时舌体向右偏,伴有声音嘶哑,引起了医生警觉,经过CT检查后,让医生感到十分诧异,原来王老伯的颅底寰椎右前方有一块异物,因手术风险大而未能进行。今年10月,患者慕名来到长征医院口腔科求治。经三维CT检查发现,王老伯右侧上颈部颅底有一块三角形异物,边缘锐利,且伤及右侧舌下及迷走神经。由于异物嵌塞在静脉内,盲目从原伤道取出异物,将增加大出血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异物呈三角形尖锐状,且周围布满了舌下、舌咽、迷走神经及副神经,一旦损伤均会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口腔科主任赵云富教授、姜晓钟教授、刘渊副教授等多次组织病例讨论,并很快形成了救治方案。最后决定采用颌下“进入”的手术路径,力求不损伤神经、血管和重要结构,同时切口隐蔽在下颌骨下方,不影响面容。
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手术。由于异物是透明玻璃,异物的位置及深度不能确定,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赵云富主任等首先进行定位后,从颌下切入,通过追踪颈内动脉和舌下神经探查异物位置,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舌下神经深面、颈外动脉的后方、颈内动脉表面,完整地取出了这块三角形的透明玻璃,出血仅100ml。如今患者症状改善,容貌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