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记者朋友们见面是我一年多来感觉最平静的一天,平时总是皱着眉头没完没了地排练。”在《复兴之路》公演前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总是忙得安排不出时间接受采访的总导演张继钢终于出现在话筒前。整台晚会全长两个半小时,共33个节目,目前还在修改中。张继钢透露,尽量在不删除节目的前提下更加紧凑、精致,以迎接9月20日的首次公演。
不重复已有艺术表现
《复兴之路》是共和国历史上表现历史跨度最大的一台晚会,也是继45年前的《东方红》和25年前的《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它广泛搜罗了各种舞台演出的最新成果,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广场艺术和舞台艺术结合的全新艺术结构。
张继钢说:“我们要带给观众崭新的视听感受,决不重复已有的艺术表现,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而且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复兴之路》以一系列全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如第一章《山河祭》以昆曲《惊梦》表现从繁华到屈辱的历史转折;第二章《热血赋》中的舞蹈《点燃朝霞》以传枪、拉动枪栓,营造八一南昌起义的紧张气氛,而节目《长征路上》以一种飞翔般的舞蹈体现长征中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晚会中,新创作的音乐作品占总容量的57%。如由台湾85岁高龄的庄奴和大陆82岁的乔羽共同谱写的《海峡愿景》、毛阿敏演唱的表现汶川地震中互助精神的《呼唤》、赵季平作曲的表现港澳回归的《永世不忘》等。
面向历史让人民满意
“大地说,那十年,她很累很累,因为在她的上空有一个沉重的云团;天空说,那十年她很苦很苦,因为她眼底有一场不停的劫难……”作家刘星写的朗诵诗《沉思与抉择》将第一次在庆典舞台上呈现“文革”十年的浩劫,由鲍国安、徐涛、温玉娟等艺术家朗诵。
“这20几行诗,我改了20多遍。阎肃老师也帮助我一起改写,经常为一两个字绞尽脑汁。我们共同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刘星告诉记者。
张继钢告诉记者,这个节目一定会上:“‘文革’十年是历史,我们不能回避。只有面向历史,才能做到让人民满意。”
据悉,9月20日的《复兴之路》首场公演将慰问首都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和进城务工者。9月30日晚,《复兴之路》将在央视一、四、八、九套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