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艺舞台60周年展 >> 舞台剧照
 
  杂技
  2009年9月16日 08:39 来源:上海市文广局   

  自南宋建都临安起,杂技已在南方有所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已有上百个杂技团、班、档,聚集了众多的杂技艺人,形成了与北方不同的杂技艺术,成了近代中国杂技艺人的一个重要的活动中心。解放以后,杂技成为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更新、节目繁荣、人才辈出。在国际国内舞台上赢得了较高荣誉,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

时间  剧名 演员
1950年 《踩大球》  申方明、申方良
1950年 《花坛》 佫桂英
1954年 《晃梯》 王玉振、刘君山
1956年 《抖大盖》 田双亮
1956年 《古彩戏法》 邱胜奎
1956年 《口技》 孙泰、周志成
1958年 《夹七碗窜刀火门》 王玉振
1960年 《钻桶》 章连惠 
1963年 钢丝上后空翻 杨慧芳
1964年 《溜冰》 徐文静、李月云、潘琳
1974年 《顶技》 张国梁
1980年 魔术手法 莫非仙
1980年 《九连环》 莫非仙
1987年 《牌技》   王小艳
1989年 《头顶跳梯》 朱刚、范丽
1989年 《驯熊猫》 陆星奇
1989年 《驯大象》 董忆中、胡春霞
1991年 《心灵感应》 傅腾龙
1996年 《呼拉圈》 欧阳贝妮
1999年 《顶碗》 张佳成、倪静
1999年 《滑稽斗鸡》 蔡雪金、崔晓敏、舒雯霏
1999年 《农夫与蛇》 徐密乐、柳丹
1999年 《排椅》 顾佳、李根莲、华璟、沈艺等
1999年 《戏火》 王小龙
1999年 《驯狗熊》 陆星奇
1999年 《驯猩猩》 陈鸿仪
2000年 《变鸟》 周良铁、王月双、王月莲
2000年 《滑稽拍照》 潘连华、刘京州
2000年 《旋转飞人》 陈姝苗、朱佩妮
2001年 《大车轮》 丁炎、陈强、崔晓敏、舒雯霏
2002年 《大跳板》  张莹、符德隆、闻培德、徐密乐、钱晖等
2002年 《单手顶》 曹晓莉
2002年 《顶板凳》 钱晖
2002年 《三人造型》 徐密乐、任志强、沈艺
2002年 《跳板蹬人》 李金卿、邓粤飞、陈晓琳、程希等
2003年 《大跳板》  毕磊、张翼、张青、徐龙等
2005年 《碧波轻舟》 戴珺
2005年 《彩蝶飞舞》 倪静、刘驰茵、沈艺等
2005年 《扯铃与蹬伞》 朱亚君、王靓、祁伊娜、韩蓓君、孟莉莉
2005年 《乘风》 虞鑫磊、刘平、刘伟、陈思等
2005年 《绸吊》 陈姝苗、华璟
2005年 《大车轮》 任志强、张翼、孔明、李金卿、邓粤飞等
2005年 《叠翠》 曹晓莉、程希、孙敏贞、刘驰茵
2005年 《顶技》 祁伊娜
2005年 《顶碗》 黄晶晶、张思维、谢园、周玉莹、李菁
2005年 《翻江倒海》 刘驰茵等
2005年 《风拂柳丝》 曹晓莉、程希、孙敏贞、刘驰茵
2005年 《古彩新韵》 潘连庆
2005年 《绝顶》 孔祥红
2005年 《龙腾虎跃》 徐密乐、任志强、张翼、徐龙等
2005年 《男子草帽》 张洪刚、申景甫、王怀甫、黄付亮、
郭志峰等
2005年 《凝聚瞬间-三人造型》  徐密乐、任志强、沈艺
2005年 《时空穿梭》 宋德舟、宋辰华等
2005年 《时空镜幻》 曹晓莉
2005年 《渔舟唱晚》 戴珺
2005年 《转毯》 朱亚君
2007年 《滑稽狗》 陈鸿仪
2007年 《滑稽浪桥》  魏海军、李玉光、曹军正、崔杰等
2007年 《集体马术》 魏海军、李玉光、曹军正、崔杰等
2007年 《驯海狮》 张秀红
2007年 《驯狮虎》 陆星奇、戴跃华、李靓
2008年 《蚕—单人艺术造型》 蔡勇
2008年 《绸吊》 王怀甫、沈思思
2008年 《单手顶》
改为《荷塘晨曦》
金颖、韩蓓君、吴宏
2008年 《抖杠》 黄晶晶、吴献、刘敏玉、刘梦颖
2008年 《品玉-滚杯》 邱大为
2008年 《台圈》 张洪刚、申景甫、王怀甫、黄付亮、
郭志峰等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