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艺舞台60周年展 >> 舞台剧照
 
  沪剧
  2009年9月16日 09:40 来源:上海市文广局   

  沪剧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地方戏,起源于浙江和黄浦江两岸农村的山歌俚曲,至今约200年以上历史,艺人们自称为本地滩簧,也叫本滩,申滩。随着剧目表演形式的变化,30年代人们也习惯于叫“西装旗袍戏”,50年代成为坚持编演现代戏的全国“四面红旗”之一。

时间 剧名 演员
1949年 《白毛女》 解洪元、丁是娥
1951年 《好儿女》 丁是娥、解洪元等
1951年 《好媳妇》 顾月珍
1952年 《罗汉钱》 丁是娥、筱爱琴、邢月莉
1954年 《金黛莱》 丁是娥
1954年 《卖红菱》 杨飞飞、赵春芳
1954年 《为奴隶的母亲》 杨飞飞
1955年 《雷雨》 丁是娥、杨飞飞、解洪元、王盘声、袁滨忠
1956年 《杨乃武与小白菜》 邵滨孙、筱爱琴
1957年 《娇懒夫人》 丁是娥、邵滨孙、李建康、筱爱琴
1957年 《董小宛》 丁是娥、邵滨孙等
1957年 《母亲》 石筱英、邵滨孙
1958年 《黄浦怒潮》 王盘声等
1958年 《星星之火》 邵滨孙、筱爱琴等
1959年 《借黄糠》 石筱英、解洪元等
1959年 《史红梅》 汪秀英等
1960年 《鸡毛飞上天》 丁是娥
1960年 《芦荡火种》 丁是娥、邵滨孙、俞麟童
1961年 《阿必大回娘家》 石筱英、许帼华
1961年 《庵堂相会》 筱爱琴、沈仁伟
1961年 《甲午海战》 丁是娥、张青
1961年 《金沙江畔》 王雅琴、王盘声
1962年 《蝴蝶夫人》 丁是娥、解洪元
1963年 《红灯记》 袁滨忠、凌爱珍、韩玉敏
1963年 《巧遇记》 邵滨孙、筱爱琴
1970年 《南海长城》 杨飞飞等
1970年 《渔港新歌》 杨飞飞等
1979年 《被唾弃的人》 丁是娥
1979年 《金绣娘》 诸惠琴、曹冰梅
1979年 《少奶奶的扇子》 马莉莉、韩玉敏、张青
1979年 《樱花》 陈瑜、张杏声
1980年 《大雷雨》 石筱英、诸惠琴、徐伯涛、王珊妹
1980年 《救救她》 韩玉敏、许帼华
1980年 《孔雀胆》 张杏声、陈瑜
1980年 《浦江红侠传》 陆敬业、韩玉敏
1980年 《小巷之花》 茅善玉、孙徐春等
1980年 《张志新之死》 马莉莉、王惠钧
1980年 《第二次握手》 杨飞飞 赵春芳
1981年 《一个明星的遭遇》 茅善玉、邵滨孙、汪华忠
1981年 《妓女泪》 赵春芳、杨飞飞
1982年 《日出》 马莉莉、陆敬业
1982年 《十打谱》 徐俊、平雪瑛
1984年 《画女情》 孙徐春、陈瑜
1984年 《逃犯》 孙徐春
1984年 《姊妹俩》 茅善玉、吕贤丽
1985年 《弹吉他的姑娘》 茅善玉、徐俊
1987年 《眼睛是蓝的》 李建华、吕贤丽
1989年 《相见恨晚》 陈瑜等
1990年 《牛仔女》 茅善玉、孙徐春
1991年 《明月照母心》 陈瑜等
1992年 《陆雅臣卖娘子》 王明道、吕贤丽等
1993年 《风雨同龄人》 马莉莉等
1995年 《今日梦圆》 茅善玉、陈瑜
1996年 《申曲之恋》 茅善玉、孙徐春
1998年 《叛逆的女性》 孙徐春、茅善玉
1998年 《我心握你手》 陈瑜、朱俭
1999年 《心有泪千行》 陈瑜、顾奇军
2000年 《董梅卿》 茅善玉、朱俭
2001年 《庵堂相会》 茅善玉、徐俊
2002年 《啼笑姻缘》 马莉莉、陆敬业
2002年 《上海老师》 陈瑜等
2002年 《石榴裙下》 茅善玉、马莉莉、孙徐春
2003年 《青春年华》 王丽君等
2003年 《宋庆龄在上海》 马莉莉、华雯
2003年 《家》 茅善玉、孙徐春、程臻
2004年 《红灯记》 茅善玉、钱世剑、马莉莉
2004年 《心中只有你》 程臻、陈超
2005年 《胡锦初借妻》 赵隽晴、朱俭、王丽君等
2005年 《一文钱》 程臻等
2005年 《雷雨》 茅善玉、朱俭、王明达等
2006年 《生死对话》 茅善玉等
2006年 《舞龙人》 茅善玉、孙徐春
2007年 《瑞珏》 茅善玉、钱世剑
2008年 《露香女》 茅善玉、孙徐春
2009年 《日出》 程臻、朱俭
1990年 《清风歌》 陈瑜、方佩华、潘丽芳、顾春荣
1995年 《母亲的情怀》 陈甦萍、李恩来、吴梅影、顾春荣等
2002年 《文红老师》 陈甦萍等
2007年 《八年离乱》 陈甦萍、李恩来、吴梅影、顾春荣等
2008年 《废墟上的爱》 陈萍、陈瑜等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