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艺舞台60周年展 >> 舞台剧照
 
  歌舞
  2009年9月16日 09:41 来源:上海市文广局   

  早在西周武王(公元1100)以前,上海就以劳动、祀神、庆典和作为娱乐的舞蹈已经具有雏形。而作为商业性的表演都在1943年,相距出现许多业余剧团和学校。解放以后舞蹈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有了较大的发展,对民族民间和古典舞的创作、改编形成许多优秀舞蹈剧目,走出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上海风格与当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舞蹈模式。

时间  剧名 演员
1954年 《采茶扑蝶》  
1954年 《跑驴》  
1954年 《友谊舞》  
1956年 《扮新娘》  
1956年 《牧笛》  
1956年 《牛郎织女》  
1956年 《狮子舞》  
1956年 《寿扑舞》  
1956年 《渔翁与蚌》  
1957年 《长绸舞》  
1957年 《剑舞》  
1957年 《牧童与村姑》  
1957年 《男欢女喜》  
1957年 《三月三》  
1957年 《扇子舞》  
1958年 《阿拉瑞普》  
1958年 《半边裙子》  
1958年 《采蓬船》  
1958年 《大茶山》  
1958年 《花儿与少年》  
1958年 《瓶舞》  
1959年 《鹅毛扇舞》  
1959年 《鄂尔多斯舞》  
1959年 《飞天》  
1959年 《飞向月宫》  
1959年 《荷花舞》  
1959年 《花鼓》  
1959年 《孔雀舞》  
1959年 《夸嫁妆》  
1959年 《马灯》  
1959年 《去民校的路上》  
1959年 《全民皆兵》  
1977年 《牧马人之歌》 应萼定等
1978年 《珠光闪闪》 傅雯莉等
1979年 《巴寨猎归》 张毅、李国权等
1979年 《畅想》 丁兴才、李国权等
1980年 《霸王之死》 丁兴才、张毅等
1980年 《海》 金宝龙、华培芳
1980年 《鹤舞》 胡嘉禄
1980年 《守门员》 毛国康
1980年 《葬花》 徐小方
1981年 《奔月》 胡嘉禄、顾红
1981年 《乡间小路》 胡嘉禄、顾蓓蓓
1982年 《宝贝》 毛国康等
1982年 《拂晓》 胡嘉禄、华培芳
1982年 《岳飞》 翁朱法等
1983年 《画皮》 金宝龙、林雨、沈益明
1984年 《雪妹》 耿涛、许平
1984年 《扬帆图》 许建飞、赵建萍
1986年 《寒光彩练》 耿涛
1986年 《夸父追日》 丁兴才等
1986年 《囚衣少女》 赵萍等
1986年 《十面埋伏》 金宝龙、李海霞 
1986年 《悟醒》 沈益明、顾红、李国权
1987年 《金舞银饰》 胡玮等
1995年 《三毛》 华超、张慈妤
1995年 《醉鼓》 黄豆豆 
1996年 《倾国倾城》  高勋、李琼
1997年 《秦俑魂》 黄豆豆
1998年 《苏武》 黄豆豆
1999年 《闪闪的红星》 黄豆豆等
2000年 《甲骨随想》 黄豆豆
2000年 《武之舞》 姜鹏涛、武奕彰、武媛
2000年 《野斑马》 徐春祎、方光、吴昊等
2001年 《棋》 武媛、张鑫等
2001年 《因为爱》 吴晓娜、方光
2002年 《根之雕》 朱洁静、王佳俊
2003年 《霸王别姬》 王佳俊、朱洁静
2003年 《真爱无言》 黄豆豆等
2005年 《花木兰》 吴佳琦-花木兰
2007年 《板鼓调腔》 朱洁静等
2007年 《胡鼓唱和》 吴欢、王培、张帆等
2007年 《花鼓祈福》 朱洁静
2007年 《腊鼓祭年》 张骏、颜丽红等
2007年 《灵鼓佑民》 王思佳
2007年 《龙鼓醒世》 张帆
2007年 《天边的红云》 朱洁静、万金晶、吴晓娜等
2007年 《秀色》 朱洁静等
2007年 《秧鼓催生》 万金晶、王佳俊
2007年 《腰鼓壮志》 黄豆豆等
2007年 《渔鼓归舟》 徐曼妮等
2007年 《战鼓安邦》 王佳俊、 黄爱萍
2007年 《众鼓谐音》 朱洁静、黄爱萍、张帆、许歌
2008年 《阿里郎》 王思佳、王佳俊等
2008年 《龙门彩塑》 宋洁、万金晶、宋昕孺等
2008年 《玫瑰》 万金晶等
2008年 《墨舞》 黄豆豆
2008年 《牧马人》 张帆、许歌等
2008年 《青铜鼎》 王思佳、龙吟、张帆、许歌、侯腾飞
2008年 《守望》 方光、王佳俊
2008年 《塔吉克姑娘》 王培等
2008年 《无极》 侯腾飞
2008年 《夜深沉》 朱洁静等
2008年 《一江春水》 宋洁、王培、颜丽红等
2008年 《赞哈》 宋洁
2008年 《早春二月》 吴晓娜、侯腾飞
2009年 《大地》 朱洁静、吴晓娜、万金晶、宋洁、方光等
2009年 《石库门里的女人》 潘雍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