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艺舞台60周年展 >> 媒体聚焦
 
  五十年前戏服讲述光耀历程
  2009年9月23日 14:4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剑虹 王人之

——《上海文艺舞台六十年》今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展

  以“六十”与“上海—白玉兰”为背景,用舞台艺术人物造型与“中国红”为基调,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创作演出的1200多个剧目的《上海文艺舞台六十年》展览今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的展品是从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多年收藏的上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包括照片、奖状奖杯、戏剧服装以及经典唱段视频等,涵盖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歌剧、话剧等多个剧种。

  戏服得来非易事

  据档案馆馆长俞瑾云介绍,展出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值得珍藏的故事。展出的戏曲服饰中有著名沪剧艺术家丁是娥出演《芦荡火种》时穿过的戏服,还有淮剧艺术家筱文艳在出演《牙痕记》时穿过的戏服。虽然这些戏服距今已有近50年时间,但看上去还是十分精致。这都是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从剧团特意找来的,并制作了复制品送还剧团。

  照片背后藏历史

  展览中还有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很少有人知道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起源”于上海的一台歌舞表演。1964年5月周总理来上海,他在文化广场看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台歌舞表演后觉得非常好,回京后就要求在国庆15周年之际,北京也要上演一部大型的歌、舞、诗结合的史诗性作品,于是就有了国人熟知的《东方红》。此次展览展出了当年“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演出剧照。

  奖状奖杯记辉煌

  此次展览还第一次展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上海各院团获得的重要奖项。展出的135件奖状、奖杯中,有一些非常珍贵,如淮剧《王贵与李香香》在1952年所获的国家级大奖证书,这是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时由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茅盾亲自签发的。再如1957年上海实验歌剧院的舞蹈《剑舞》在莫斯科第六届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获得的首个国际大奖。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