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专稿】“民二代”仍面临数字化鸿沟
2010年1月22日 16:58
 来源:东方网    作者:顾玮佳

校内同课堂,校外两世界

  目前,上海九成符合条件的在沪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大部分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其余在规范后的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在享受日趋公平的义务教育资源的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在学习使用互联网方面仍然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影响其健康成长。这是在1月19日举办的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12355上海青少年权益保护论坛上提出的现实社会问题。

  近年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上海,据统计,上海现有40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学生。由于外来务工家庭收入总体偏低,流动性很大,无法为孩子提供稳定、安全的上网场所;而部分民工子弟学校的设施和人员条件有限,良好上网的场所和指导更是无从谈起。这样,使得很多外来人员子女不得不选择到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上网,更缺乏有效的上网指导。专家认为,外来人员子女的网络知识普及、网络安全教育和引导情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除了严格对网吧检查、抽查,发现未成年上网的情况要严加处罚,加大对黑网吧的取缔力度,继续做好以校园周边为重点的网吧规范管理工作之外,专家建议,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提高对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互联网教育工作的关注度,改善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学生能正常、系统地学习使用计算机,引导孩子们正确上网;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工队伍建设,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健康上网活动,对网瘾严重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有些高校和中小学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因此,也可以招募在校大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义务家教;或由社区牵头,发动有条件的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对上网,孩子可在周末去结对的居民家中,在指导下正确上网1-2小时。社会应多方关注,弥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数字化鸿沟。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