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18岁男生喜欢同性遭拒想杀人
2010年1月20日 14:39
选稿:蒋俊颖  来源:青年报    
  上海青少年权益保护十大重点现象

  ●学业压力●网络或药物成瘾●心理障碍●失爱●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代际冲突●性偏差●流浪儿童现象●富(贫)二代

  去年5月18日,在12355网站留言区出现了这样一个帖子:“喜欢上了一个男生,而自己也是男生……被拒绝,想杀了他再自杀”发帖者称自己就读于上海某职校,名叫小童(化名),今年18岁。

  在这两年多里,他一直被喜欢同性的情绪困扰,十分痛苦。小童的父母是罪犯,他生下来6个月后就被人代养。近日,小童父母被释放,无意中,母亲发现他写给男生的情书,愤怒下撕掉了情书,并告诉小童:“就当我没生过你!”小童的同学小凌一直在生活上鼓励他,小童渐渐对小凌产生了依赖感和爱慕之情。

  而当小凌得知小童喜欢他后,认为小童的行为很恶心,开始疏远小童,并召集同学在校外群殴羞辱小童。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小童发出了那个帖子。

  12355平台立刻对此案例进行了危机干预,通过区青保办与小童所在学校取得联系,班主任帮助稳定了他的情绪,成功制止了危机的发生。之后,12355平台的心理咨询师和专职社工形成了工作小组,共同帮助小童。现在,小童渐渐从痛苦中抽离,学会接纳自己,并很好地完成了本专业的学习,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己努力,继续进修学习。

  “性偏差”现象易受网络诱惑加重

  平台心理咨询师表示,青春期是一个性倾向比较混乱的时期,青少年逐渐强烈的性意识,会使他们产生一些性倾向模糊、混乱或者倒错的现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事物也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渴望接触异性,但是周围的环境不允许他们这么做,这就使得同性之间的交往变得频繁,时间一长,青少年就很容易产生同性恋的倾向。他们挣扎于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可,也很少求助于他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性倾向会遭到排斥。学习成绩下降、不擅长社交、缺乏密切的朋友、心情沮丧、自暴自弃是很多同性恋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表现。

  在不少“性偏差”现象中,网络成为了一个“孕育地”,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同伴,甚至会发生被引诱甚至滥交的情况,也容易形成抑郁的心理障碍或是暴力倾向。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