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2日,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热线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求助电话。来电者是一名老师,反映自己班级的有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学生小赵,生病在家,由年迈病重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十分可怜。这样的情况引起了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关注,平台随即将此事转介之阳光社区事务中心,请小赵所在地的社工了解具体的情况,在了解实际情况后,进一步讨论如何帮助小赵摆脱困境。
小赵同学今年10岁,读三年级。2007年初小赵的父亲怀疑母亲有外遇,闹起了离婚,家庭也存在着家庭暴力的情况。小赵的爷爷奶奶看不下去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整日在家吵闹,一气之下回了乡下的老家。在爷爷奶奶离开后,小赵的父母也狠心的把小赵丢弃在了家里,各自离开。年幼的小赵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饮食起居没有规律,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母亲曾回家照顾过小赵一周时间,期间每天给小赵10元零用钱。但因又和小赵的父亲吵架,再次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小赵的父亲一直在朋友家居住,除了偶尔晚上打个电话回家之外,也就没有关心过小赵了。小赵年纪还小,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因为不会烧水,一个热水瓶的水硬是喝了一个星期。平时吃的方便面也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无奈下,小赵求助乡下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到上海后的第三天小赵就病发住进了新华医院。经诊断后,小赵患上了过敏性紫癜,这与小赵之前独自生活,没有照料的经历有直接原因。小赵住院治疗期间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身体也不行。爷爷中风卧床不起,外出需人搀扶。奶奶患有糖尿病。小赵住院看病的钱都由爷爷奶奶靠一些积蓄和微薄的退休工资支撑。父亲只在小赵出院前拿出过800元,之后就称自己没有钱,拒绝再支付任何医药费用了。赵母至今没有露面,也没有为小赵支付过任何医疗费用。
小赵原来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经过这样的波折后,孩子明显变得沉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和同学说笑了。父母的遗弃在他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班主任沈老师向平台的工作人员反映,孩子现在的目光经常是呆滞的,饮食上也很没有规律,有时可以什么也不吃,有时却暴饮暴食。
小赵的遭遇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善良有良知的心灵,公共服务平台向小赵伸出了援助之手。首先,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来到小赵的家中,看望了养病中的小赵,并会定期和小赵联系,交流沟通,让小赵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健康快乐的生活。其次,公共服务平台专家委员会的委员浦泽幸律师对于小赵遭父母遗弃的情况也进行关注,表示如果有需要愿意为小赵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再次,公共服务平台为小赵安排了心理咨询。最后,为了给小赵的父母施加社会舆论的压力,让更多的好心人帮助小赵,公共服务平台联系了上海教育电视台《家长》栏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公共服务平台又将此事进入到后台的受理流程,请杨浦区团委出面进行关心。
目前,对小赵的帮助仍在继续,公共服务平台的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定期和小赵及小赵的奶奶进行电话沟通,在电话中鼓励小赵要积极,要坚强,也要体谅奶奶的,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也在积极联系小赵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够承担起父母的责任。让人高兴的是,小赵的父亲终于露面,也能够经常回家看小赵。对于没有承担抚养责任的小赵母亲,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也将个案转介至法援中心,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在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在为青少年及家长服务的过程中,不少案例具有典型性,同时也存在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监护等普遍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