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 27℃-34℃
当前位置:首 页  归口单位  正文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2007年9月20日
    一、单位现状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是中国医药工业系统中科研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之一,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办公地址:北京西路1320号。网站:WWW.SIPI.COM.CN

    医工院的科研机构设置及其科研方向涵盖了整个药学领域,可进行化学合成药物、微生物与生化药物、中药和中药现代化制剂、药物新型制剂品种的研究开发以及有关重大品种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

    医工院是中国医药工业科研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和输出源,拥有药学领域所有学科的博士生培养资格,2000年2月起,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二、历史沿革

    医工院前身是创建于1957年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隶属于化工部。1961年更名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1979年以来,隶属于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下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3年起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组织结构

    医工院内设8个职能部门,即院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科研开发部、财务管理部、市场投资部、条件安保部、党务工作部、法务监察部。

    目前,医工院设有化学制药部、药物制剂部、生物制药部、中药研究室,药理研究室、毒理研究室、制药装备研究室、医药信息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等专业研究部室。医工院以医药科研“国家队“的实力,先后成立了4个国家级中心,即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

    医工院目前下属二级企业主要有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工院医药有限公司、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博森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良友药房等5家,其中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6月经国家证监会批准上市。

    四、近年来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一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业布局的调整上,建立和完善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资源配置的产业布局,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目标,提升院4个国家级中心的国家公益研究水平。二是在技术创新、横向合作、科研体制改革、海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三是引进技术研发、市场策划、战略管理、资本运营等多种人才;完善用人制度,实行组织考核、市场选择、个人竞争上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发挥中青年和优秀经营、科研、管理人才的作用;积极探索知识入股、技术入股、期权、协议工资等方法,加大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团队精神的塑造,增进员工合作意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医工院建院以来,已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德、法、意、日、韩、奥地利、印尼等国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1300多项次的科研成果,推广到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药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以医工院转让成果作为主打产品的上市公司20余家,占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上市公司数目的一半以上。

    随着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合作,先后研制成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如溶血栓药物“高纯度尿激酶”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形成了竞争优势;维生素B6恶唑还原合成新工艺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并被国际著名的罗氏药厂受让使用;抗肿瘤药物“依托泊甙”的生产工艺,在美国获得药品新工艺专利;对维生素C生产工艺的重大创新,对中国成为维生素C生产大国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六、前景展望

    作为国内外的知名医药科研院所,医工院有着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医药科研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工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培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内医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加快对几家下属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组建成立一家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争取未来在H股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优势,来实现跨入国内一流的现代医药企业集团之列的目标。
 来源: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沪ICP备
07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