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 |
2007年9月20日 |
一、单位现状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以下简称“高桥石化”),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东北部,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大型经济联合体,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地址:浦东大道3000号。网站:WWW.SINOGPC.COM。
高桥石化现有炼油、化工等主要生产装置74套,主要产品有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合成橡胶、有机化工原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其中,DCP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商,销量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聚醚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苯酚丙酮、顺丁橡胶装置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
二、历史沿革
高桥石化成立于1981年11月,是由上海炼油厂、高桥化工厂、高桥热电厂、上海石油化学研究所、上海农药厂、上海染化十五厂、上海第二化学纤维厂、上海合成洗涤剂二厂合并而成。1983年1月,上海染化十五厂并入上海农药厂,6月,上海农药厂划归市化工局。2000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设立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石化成立了上海高桥分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3年10月,公司撤厂建部。
1982年—1995年,公司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7.8亿元,先后建成包括“六五”炼油新区、“七五”炼油新区、化工新区和“煤代油”热电工程在内的23套生产装置,并实施了数百项技术改造措施。“九五”期间,公司又投资40亿元,新建和改造炼油、化工装置,使主要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进入21世纪,公司又投资新建、改造了一批装置,以提供“绿色”产品,并积极参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设。经过“九五”和“十五”建设,公司正逐步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石蜡生产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和清洁石化产品生产基地。1996年以来,累计实现利税128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03亿元,2004年利税总额21亿元,利润5.6亿元。
三、组织结构
高桥石化分为上市部分和存续部分,上市部分包括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和供应销售部,存续部分包括热电事业部、精细化工事业部、聚氨酯事业部和多种经营系统。
四、近年来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一是坚持创新务实、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公司本着小步快跑不停步的原则,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稳步实施了分配制度改革、用工机制转换、改制分流、关停撤拆、专业化重组、扁平化管理和对外投资清理整顿等改革,提炼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成功实施了ERP上线和内控手册,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架。
二是坚持优化内涵、加快发展,不断显现高桥特色。高桥石化以建设安全、环保、优质、节能、高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加速结构调整,加紧淘汰落后生产力,优化公用工程系统,并积极参与漕泾化学工业区建设,做大做强精品炼油、特色化工等产业,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坚持改善环境、回报社会,不断提升生态型企业形象。公司不断加大环保治理的投入,持续实施技术改造和综合治理,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实施排污内部模拟收费以及关停环保问题严重的装置等途径,千方百计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清洁生产,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生态型企业的社会形象。
四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高桥石化注重发挥各级党群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职工文化技能培训;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实施“严格”与“真情”有机统一的科学管理,用改革发展成果为职工办实事,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高桥石化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浦东开发,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先后与德国巴斯夫、美国加德士、瑞士汽巴嘉基、日本三井石化、韩国SK等著名跨国公司进行合资合作。
六、前景展望
在“十一五”期间,高桥石化将坚持“与环境和谐相处,与城市共同发展”的理念,按照黄浦江北延伸段综合开发要求,遵循“外延拓展与内涵优化双管齐下、自主发展与合资合作齐头并进、高桥调整与漕泾建设两翼齐飞”的总体思路,以做大做强精品炼油、特色化工为核心,以发展绿色化工为重点,以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和化工装置经济规模为目标,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区域环境、形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景观企业”、与两岸其他功能互补的上海重要的沿江产业带,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来源: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