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 27℃-34℃
当前位置:首 页  归口单位  正文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2007年9月21日
    一、单位现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是市属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为上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障与技术支持。形成了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设施园艺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生物安全与标准化、农产品保鲜加工、高新技术农业应用、都市农业理论等优势学科(领域)。重点培育生物疫苗、食(药)用菌、种子种苗三大科技产业。编辑出版《上海农业学报》和《食用菌》等7种学术类、技术类刊物。办公地址:北翟路2901号。网站:WWW.SAAS.SH.CN

    二、历史沿革

    1959年5月,原属市农业局领导的上海市农业试验站、畜牧兽医试验站、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上海市乳牛科学研究所4个单位合并,成立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4月,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扩建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7月,上海市农业展览会划归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领导。1971年1月,原属中国农科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并入畜牧兽医研究所。1980年1月,原并入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中国农科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划归中国农科院领导。

    三、组织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现设有作物林果所、设施园艺所、食用菌所、畜牧兽医所、环境生态保护所、农业科技信息所、生物测试中心、生物基因中心、饲料监测站等9个研究机构。院属有科立特农科(集团)公司、博豪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等企业。机关有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组织人事处、宣传教育处、科研管理处、财务管理处、经济开发管理处等7个处(室),并下设财会中心、培训中心、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等。

    四、近年来的重点工作
一是都市农业特色新型农科院建设步伐加快。通过重组组织机构、调整科研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换管理机制等措施,增强了活力。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承担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获奖科技成果和物化终端成果明显增多。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部(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16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1项。2003-2004年,有57项获奖成果,其中21个科研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并有5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有103个作物、蔬菜、瓜果等新品种通过品种审(认)定。三是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新建了国家农业部双低油菜原原种基地、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上海)分中心、国家蔬菜改良中心上海分中心,开辟了重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了奉贤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构建了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一批先进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注重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农工商集团海丰农场共建上海优质稻米工程研发中心,在松江五厍建立了特种蔬菜瓜果研发中心。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上海农业注重强化对外的服务功能,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立足上海,面向长江三角洲,服务全国”为服务定位。一是提高对上海农业科技服务的层次。科技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生产向生态、生活拓展,主动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拓展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科技服务的空间。科技服务已从原来限于行政区域,逐步向自然生态区域延伸。初步实施了成果组装、专业配套、人才整合的服务方法,大力促进了成果的应用面积和覆盖率。三是体现为全国农业科技服务的实力。维持主要转基因农作物标准检测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加强农产品质量与标准技术的检测服务与研究。充分利用上海技术创新、技术集成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农业项目攻关,加强西部地区科技服务,积极做好云南、甘肃、新疆等省的农业科技对接工作。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

    六、前景展望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将坚持“科研立院、开发兴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的治院方针,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具有都市型农业特色的现代农林科学院和区域性的都市型农业科研中心,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基地,为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
 来源: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沪ICP备
07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