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 27℃-34℃
当前位置:首 页  归口单位  正文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2007年9月21日
    一、单位现状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是主管全市工业、商业经济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办公地址:人民大道200号9楼。网站:HTTP://WWW.SHEC.GOV.CN

    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业、商业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研究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对全社会工业、商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跟踪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和发布工业、商业发展及投资导向;研究制定工业、商业布局规划和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业、商业领域重点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和产业化工作;配合实施工业、商业领域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商业营销方式的改革,推进流通业态和流通组织的创新,制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内贸代理制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商业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推进流通现代化。分析监测全社会工业、商业经济运行态势和质量,调节日常运行,建立预警机制,参与研究消费政策。参与制定重要商品储备计划,并对重要商品储备实施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商品市场运行和调控的政策措施,负责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处理协调商品市场运行中突发事件及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商品市场监控,规范流通秩序,倡导商业诚信。负责本市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和规范的协调、指导和管理。负责食用农产品等重要商品流通安全工作,对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实施规划和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水产品流通规则,培育和发展水产品市场。负责酒类专卖与盐业管理工作。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全社会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工业、商业领域投资和技术进步项目的前期工作并组织实施。根据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政策,组织实施中心城区工业布局调整,老工业区改造和产业升级;负责制定本市工业区建设中长期规划,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合工业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工程装备配套和餐饮、典当、拍卖、租赁、会展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工业、商业的行业规划、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实施行业管理。指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工作。制定调整有关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规划与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工业、商业的国内和国际合作与交往。负责全市电力运行的管理、协调和保障。指导、管理、协调和推进能源、原材料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协调监督工业、商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推进环保产业发展。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讼工作以及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二、历史沿革

    2003年8月,市委、市政府撤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商业委员会,组建新的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实现“工商合并,政企分开”。2003年11月,市政府发文明确市经委职责,确定行使原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要职责、原上海市商业委员会主要职责和原上海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对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政策指导与协调服务的职责。

    三、组织机构

    市经委内设21个职能处(室),即: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研究室)、综合规划室、经济运行处、市场流通处、电力处、工业区管理处、装备工业处、重化工业处、都市产业处、军工配套处、零售业管理处、服务业管理处、食品业管理处(市副食品管理办公室)、技术进步处、产业投资处、节能环保处、外经处(市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教育培训处、人事处(老干部处) 、高新工程处,并按有关规定设置纪检监察机构和机关党委。

    四、近年来的重点工作

    市经委的职能定位概括为“产业发展、经济运行、技术进步和市场繁荣”四大职能。

    在产业发展方面,推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国家产业政策相一致。一是产业规划。2004年以来,制定了《上海市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工业的重点是调整结构,接受转移,提升层次;商业的重点是有序发展;服务业的重点是抓住机遇,乘势快上。二是产业布局。推进本市电子信息、精品钢材、汽车、石油化工、造船和装备制造业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布局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错位发展相结合,布局研究与业态研究相结合,争取产业发展的主动,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三是产业政策。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区分需要鼓励发展的行业、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限制甚至必须淘汰的行业,编制和发布工业商业年度发展报告以及产业能效指南、产业用地指南、用地评估和工业区管理规范,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成为服务产业、服务企业和服务社会的手段之一。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在经济运行方面,及时解决影响经济运行和市场供应的“瓶颈”问题。进入2005年,经济运行和市场供应遇到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积极应对主副食品涨价和禽流感疫情和“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运用新机制、新办法,有效缓解及解决瓶颈问题。在煤电迎峰度夏方面,按照“一个坚持,三个确保”要求,制定出5套针对不同情况的应急预案,把用电政策与产业、环保政策相结合,试行企业轮休让电等办法。在活禽流通管理方面,按照有条件开放活禽交易的思路,在全市设置了3个活鸡批发市场和461个零售点,通过制定标准,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在稳定粮食价格和供应工作方面,坚持政府协调,企业操作,财政适当支持,与粮食主产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确保本市主副食品供应正常和价格稳定。

    在技术进步方面,按照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要求,启动了市经委牵头的第一批13个科教兴市重大攻关项目,已投入11.5亿元资金,并正在进行第二批项目的申报工作。推进大集团与高校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核电、燃气轮机等工程技术中心,并推动若干产学研重点项目建设。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推进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企业研发中心项目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社会化。

    在市场繁荣方面,围绕商业发展,启动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做好郊区商业、批发贸易业和交通枢纽型商业专题规划;规范社区商业发展,进行了菜场标准化和生鲜超市建设试点,100家菜场标准化建设和20家生鲜食品超市建设已作为2005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
 来源: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沪ICP备
07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