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 9℃-14℃
当前位置:首 页  央企快讯  正文
“北太平洋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渔情信息应用服务系统”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9年3月10日
  1月9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由东海所陈雪忠研究员主持的“北太平洋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渔情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项目在大会上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等的支持下,研究掌握了鱿鱼的渔汛特性、渔场形成机制和资源分布状况,首次开发了北太平洋海域的鱿钓渔场,并使之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船从事大规模商业性捕捞的重要作业海域。揭示了西北太平洋鱿鱼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对其资源补充量和渔汛迟早的影响机理,掌握了黑潮和亲潮及其空间配置左右着鱿鱼渔场形成的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渔情预测模型。开发了渔场现场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系统,利用自主研制的船用数据仪,实现了渔场海洋环境信息、船位动态信息自动采集;利用自主研发的INTERSAT通信卫星专用控制软件,在中小型渔船上实现了高质量的船基大数据量(600M/天)自动传输。研发了渔场环境遥感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与产品制作系统和生产指挥决策辅助系统,实现了海况信息产品的自动制作、生产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渔船的动态管理。自主开发了北太平洋鱿鱼渔情速预报系统,实现了中心渔场智能预报。应用系统集成技术,首次建成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远洋渔业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实现了该系统的分布式业务化运行。
       
  项目研究成果已为30多家远洋渔业企业和管理部门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的科技进步,增强了我国公海渔业的综合竞争力。据统计,1994~2007年,已累计捕获鱿鱼132.85万吨,产值100多亿元,利润10多亿元;近3年节支增收约3.8亿元。
       
  “北太平洋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渔情信息应用服务系统”项目的获奖,标志着东海所在渔业遥感信息技术、渔业资源学、捕捞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
 来源: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沪ICP备
07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