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0点,浦江两岸已熄灭了璀璨的华灯,淮海路上如织的游人也已散去,孩子们在睡梦露出甜甜的笑容。而徐汇区苍梧路381号----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所属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则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全市各乳品生产企业的乳制品原料以及成品从9月12日起就源源不断地被送到这里,在经过严格的检验获得“通行证”后,再走进上海的千家万户。
0点12分,电梯门豁然打开,某乳品生产企业送来了52批次样品,其中15批次原料奶,37批次成品奶,共计230瓶(盒)。中心接样人员马上开始仔细核对每一批次原料奶的产地,成品奶的数量、品名、规格,并一一贴上标签。0点20分,这52批次样品被分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三聚氰胺实验室”、留样室。
0点22分,“三聚氰胺实验室”5名检验人员开始检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0点45分,52批次经过前处理的样品开始陆续被送进6台液相测谱仪。
0点56分,第一组检测数据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2点10分,52批次样品的“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完成,经检测全部合格。
2点12分,专职电脑录入人员开始使用专用设备核对并录入数据。
2点20分,第一批“三聚氰胺检测结果通知书”通过传真方式送达奶制品驻厂监管员。
2点30分,第52批次,也是中心检测人员自早8点30分当班以来接收的第283批次,自中心自9月12日起接收的第3715批次样品的“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全部完成。
2点35分,夜色深沉,从实验室的窗口向外看去,街道上偶而有车辆疾驰而过。大家脱去白大褂和橡胶手套来到休息室,不约而同拿起装着浓茶和咖啡的杯子,此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生日快乐”,于是休息室内一片笑声。
是的,在这里看不到人民广场的升旗仪式,但却可以共同迎来共和国第59个国庆节的第一缕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