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市联合举办2009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这是农业部为进一步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扩大增殖放流社会影响,与9个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增殖放流活动之一。农业部牛盾副部长、浙江省人民政府茅临生副省长以及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代表近500人出席活动。
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渔业部门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强化休渔禁渔等资源保护措施、有效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放流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本次放流活动的主题为“增殖生物资源,养护钱江生态”,是钱塘江流域组织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增殖放流活动。期间,杭州市主放流区将向钱塘江投放重要经济鱼类苗种1100万尾,放流品种包括三角鲂、花鱼骨、中华鳖、中华绒螯蟹、花鲢、青鱼、鲤鱼、草鱼、长吻鮠、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等11个品种。同时,宁波、金华和衢州等市将同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以扩大增殖放流的影响和生态经济效益。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浙江海陆联系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近些年钱塘江的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明显衰退,有的珍贵品种濒临绝迹,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养护钱塘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次省部联合举办增殖放流活动,体现了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浙江人民呵护母亲河、构建和谐家园的行动和决心,将有力促进钱塘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