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 9℃-14℃
当前位置:首 页  综合信息  正文
上海贝尔创新大楼完满使用一周年获各方好评
2009年9月15日

  为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金桥总部创新大楼(六号楼,简称B6)于2006年11月27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5日竣工并交付使用,自交付使用迄今已逾一周年。日前,公司B6委员会会议作出了同意B6的决算审计报告等相关决议。B6项目组很好地控制了预算并有结余,严格执行了反商业贿赂条列,确保了B6项目圆满结束。委员会感谢项目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工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

  入住创新大楼一年多来,公司上上下下深切感受到大楼的设计优势和其切切实实的价值:有效解决了亟待解决的集约化办公的问题,体现了美观、安全和人性化的内外部设计,以及环保、节能、人与环境和谐等优点。

  首先,上海贝尔拥有端到端的产品线,覆盖固定,移动和专网通信市场。公司拥有强大的集成能力和国际资源,致力于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宽带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满足最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全球信息技术同步的本地研发实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是阿尔卡特朗讯全球宽带接入、新一代软交换网络、第三代移动网络和光领域研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同时从事前沿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与创新,以确保公司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的产品研发与集成生产是一个运行量很大的生产前端过程。公司的生产业务曾分三个基地运行,除了金桥公司总部和西藏北路基地拥有部分生产业务外,另外还租赁了社会场地从事生产业务。由于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及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公司亟需把所有的生产业务集中一处运行,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国内外市场响应速度和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因此,根据公司2006年5月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董事会作出的第九号决议“批准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建造六号楼”,拟在金桥出口加工区的公司基地扩建一幢产品研发与集成生产新大楼,用以在同一基地实现生产业务的全过程运行和管理。

  其次,在大楼的内外部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和简洁、美观、大方的审美要求。创新大楼在建筑外观上和原有的主楼有相对统一的建筑形象,形成了对外整体性的企业形象。在形体上,简洁、明了,体量感强,立面划分以水平线条为主。在色彩上,新建筑依然延续了原建筑的稳重、大方这种色彩体系,并加以强化。例如,外墙面主要采用厚纯铝板幕墙、铝合金中空玻璃幕墙、铝合金中空玻璃窗组合;一层部分外墙采用花岗岩石板幕墙与铝合金玻璃窗户的组合。实体幕墙背后的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30mm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一层主要为大楼的主机房区;二层包括软件机房;三层布置了工会、图书室等;从四层开始在建筑中心设计了一个矩形开敞式庭院,四层以上建筑功能区划围绕开敞式庭院进行水平和垂直划分,以使各个功能房间获得最佳的通风采光;大楼隔墙采用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轻钢龙骨石膏板。屋面为防水隔热混凝土屋面楼板; 大楼配置了奥迪斯客梯8台、消防电梯兼货梯2台、餐梯一台,方便职工出入。供水方面,项目采用城市自来水。城市自来水进入底层水泵房内所设的不锈钢蓄水箱后,由变频给水系统将水送至各用水点,给水加压泵采用高效变频泵组,三频三泵。热水供应范围为办公楼卫生间、厨房及淋浴间用水。

  安保消防机房内设一套楼宇设备自动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报警系统,用以加强大楼的安全保卫和管理工作。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采用CCD彩色摄像机进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采用数字记录设备。在出入口和其他重要场所防盗报警探测器,根据新建设的大楼和总体布置,报警系统与现有周界报警系统相连并作调整。

  消防控制中心内还设有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及1套广播系统。在各重要场所及公共走道设扬声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或用作公共广播。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进行应急广播,用以指挥人员疏散。

  职工餐厅采用低速定风量全空气系统,组合式空调箱设置在就近的空调机房内。展示厅采用简易低速变风量全空气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配变频器的空调机组和末端电动定风量阀组成。各类办公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在楼内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分设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烟系统,车库分两个防烟分区,地下车库补风分别采用机械进风、利用车道自然进风。

  本项目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间距符合国家规范消防间距规定。基地内部道路环通,并沿建筑物四周设环形消防通道,消防车道宽7m,室外空地可作为消防扑救场地。消控中心内设有数字切换矩阵、监视器、操作键盘等控制及报警设备。消防水源利用原有水源、泵组为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设消火栓系统,室内每层设消防箱,箱内设消火栓, 喷枪、衬胶龙带、消防卷盘、手提式清水灭火器。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均设置手提式CO2灭火器。地下室包括地下车库和相应空调机房和蓄冰槽机房,车库部分独立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内设消防喷淋自动灭火系统,并设有两个人员疏散出口,符合规范要求,大楼还陆续设立了车库管理一卡通系统,安装了电动栅栏机等设备。整个大楼的消防工程通过了上海市消防局的验收。

  再次,大楼的设计和使用还充分体现了环保、节能、节水的概念,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要求。本工程采用集中空调,冷源采用分量冰蓄冷系统,根据本工程特点,运用冷机上游串联式的分量蓄冰方式.主要设备制冷机采用高效的美国TRANE双螺杆冷水机组;蓄冰装量和冷却塔均采用了美国BAC公司品牌。夜间低谷电价时段蓄冰,在白天峰值电价时段内利用融冰与制冷主机联合供冷。为解决晚间临时供应,极端高温天气冷源不足,另选用了一台机载冷机提供必要的补充和应急备用。

  环保方面选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制冷剂。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采用相应的避震,减震措施。设计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对所有送、排风系统作消声处理,使室内噪音达到规范要求的标准。厨房排风除在排气罩(滤网烟罩或运水烟罩)内作初滤外,另须经高效静电油雾净化器除油后到屋顶排出。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生活污水直排至公司12#地块内已有污水处理站。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 雨水直排进入基地附近的城市雨水管网。

  大楼的环保工程于2008年6月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的验收。

  在节能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冰蓄冷项目和节能路灯项目。鉴于上海市采用峰谷电价,高峰和低谷电价相差较大(4.37:1)。本项目空调系统冷源部分采用蓄冰方式,利用夜间低谷电蓄冰,白天融冰。这样节省运行费用。根据本工程特点,运用冷机上游串联式的分量蓄冰方式.采用了高效的双螺杆冷水机组和稳定可靠的蓄冰设备。冰蓄冷项目比采用一般常规空调一次性投资了更多资金,但预计4-5年即可收回投资。一年多来,大楼以最经济的运行方式来保证空调环境,并为实现削峰填谷的国家电网策略,为建立节约性社会,起到企业应尽的责任。

  大楼的景观照明以及楼顶广告(目前未定)设施采用绿色能源。选择风光互补,太阳能自动跟踪,LED等最新科技技术,达到节约电力消耗,实现污染零排放的良好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1.节能路灯采用采用单(多)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真正实现绿色环保。选用上海优质产品,光效高达15%,有效寿命25年,整个装置无须敷设电源电缆线,不要电度表计费,无任何污染物排放,无噪音,无辐射;

  2.采用自行设计的螺旋叶片式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它的突出特点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精心设计降低旋转阻力,采用研究所专门研制的微型低转速多级发电机,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做到了微风(2级风2.0M/S)便能起转发电,这给广大城市及少风区的节能开辟了一条新路;

  3.采用风光互补发电。这样可以避免采用单一太阳能电池发电一旦遇到冬季长时间雪雨天气光照不足导致发电能力低于用电负荷直至蓄电池电压过低,电池过放设备损坏。而这时往往是西伯利亚寒流,北风呼啸的季节,风力发电效果最好。这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组合,尤其在我国东部沿海西北部大风区效果更为明显;

  4.采用先进的高亮度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广告灯箱是风光互补发电的最佳负载,省电效果突出。高亮度LED是照明产业新星,他具有用电省,聚焦优良,亮度集中,可控可调,低压点亮,使用寿命长的特点。LED广告灯箱内装上数百数千颗彩色LED发光,亮度高,光线有效聚焦在广告图片上,引人注目。其灯箱亮度达170CD/M2,完全能满足夜晚广告照度的要求。用电极省,仅为普通日光灯灯箱用电的1/6。由于LED可以瞬间亮灭,闪烁模式,时间长短任意调控,实际用电甚至不足最大输入功率的50%,恰恰弥补了风光互补发电的电能少,输出功率小的弱点。如本产品样品采用1.2X1.6米灯箱三块,总计广告面积约6M2。共装有高亮度LED 1200多个,计算功率100W左右,实际消耗功率60W。

  采用绿色能源后,每年能节约电量约47万KWH(包括LOGO)。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利用风光互补发电,能减少大量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峰让电,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每节约1度电,能节约标准煤360G,那么一年节约标准煤1658.794吨。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为37488.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234.7吨。

  最后,在绿化建设方面,通过一年多来的不断建设完善,创新大楼所在基地内绿化环境优越,六号楼绿化面积为8415平方米,绿化率达42.6%。方案的整体布局,保留原有休闲花园,使得新老建筑都处于一种均好的景观环境之中。 公司3号楼正面(东侧)的入口广场有尺度巨大的标示性草坪,使基地有了良好的绿色生态基础。从而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形成最佳舒适的工作环境。绿化工程于2008年8月取得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

  创新大楼交通流线顺应并整合原有的交通路网格局。整个24#地块的车行系统在原有单环的基础上,形成了双环系统。由宁桥路进入的车行主入口与原车行道相接,围绕原有建筑(3号楼)形成车行环路;次车行入口开在云桥路上,与新建B6项目周围车行道相接形成另一个车行环路。基地内道路环通,交通流线便捷。在保留其原有停车带的基础上,预留大量停车位。

  新建筑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接受基地内良好的生态景观,从而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形成最佳舒适的工作环境。新大楼的建成在产品研发与集成生产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大楼自开工至完工到入住以来,无一般及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

  随着浦东建设的飞速发展,上海贝尔创新大楼的价值将会不断得以体现,优良的环境将使广大贝尔人在祖国现代通信事业的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沪ICP备
07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