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5期高级专家研修班进行了第一次分组讨论。
第一组学员纷纷表示,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有形势分析,有创新思维训练,对于习惯于“埋头拉车”的学员们来说,给了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机会。学员们主要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学员王益认为,目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农民工大量失业,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仍是目前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员忻元平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竞争,要让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使之转化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学员丁秀峰结合中国航天现状,指出尽管我们通过了极大努力实现了飞天梦想,但在许多基础材料领域国内产品仍然不能满足要求,我们的基础创新亟待突破;学员刘恩旭和王文欣等认为,创新仍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禁锢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学员周晔芳从事电力环保工作,就电力企业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减排工作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第二小组结合本职岗位工作,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本行业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石化行业的学员指出炼油目前已100%国产化,但转化为下游化工产品后,相关工艺、催化剂等核心技术我们还很缺乏,化工工业化仅30年,尚未形成产业链,实验室研究所需的场地、资金、人员的投入还比较匮乏,我们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自主开发总结)和演绎法(引进先进技术),尽快弥补这一缺口。来自电力系统的学员结合上海的用电特点介绍了适合上海的供电模式,并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以及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今后工作,提出要关注市场、环保、可持续等多方面要求,真正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造福于民。船舶制造业的学员谈到中国造船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但在金融危机下,航运业受到很大冲击,2008年末,集装箱运费只有上半年的20%,造船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困境之下,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寻找对策。来自光缆制造业的学员比较了市场曾经的辉煌和现今的冷落,分析问题,寻找原因,解构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医药行业的学员指出,上海的医药产业曾经是中国第一,但是由于不注重创新,已经远远落后于江苏和浙江,但目前国际上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在张江建立研究中心,张江已成为中国的制药“硅谷”,必将推动上海医药产业的发展。信息行业的学员解析了创新的四个层面,指出创新是企业市场拓展、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要注意创新土壤的培养,更要注意创新心态的培养,要重视创新速度和成果的相互制约关系。烟草系统的学员表示2009年烟草要通过质量上升、消耗下降、管理加强、营销提高,实现卷烟产品上水平,从而保证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的上升空间和竞争实力。
第三小组学员结合本单位工作,对于创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员陆荣国结合航天技术谈了创新和项目预研。学员褚超平说,造船与人家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危机来了没有船可以造,所以,提出要提高效率,缩短周期。要在管理效率,人员素质,职业认同感方面加以提高。学员于巍认为,技术创新需要评估,并举例在德国设备上用有机玻璃替换不锈钢的看板产生的问题。学员吴成跃认为,因为缺乏创新,我们目前存在着引进以后再引进的怪圈。学员周勇谈到,科学发展,是国人的百年愿景。一切都要科学发展。外部的推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人的良心与道德,社会的规则与公理,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往往是十分脆弱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是“五四运动”的旗帜!百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是国人的梦想。学员吴玉刚认为,我们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管理创新。
学员们纷纷表示,上海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出“四个确保”,无疑是自我加压,是主动出击,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智慧、胆识、信心和力量,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有力的昭示。我们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要坚定信心,承担责任,苦练内功,勤勉工作,加强自我锻炼,实现自我突破,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学员们热情高涨,原定4点钟结束的讨论,直到5点钟仍余兴未尽。通过这次讨论,增加了学员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对于今后本职工作的创新性开展有很多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