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那么,何为廉政文化呢?余秋雨教授曾对文化下过一个定义,文化就是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由此我们引申出廉政文化就是要让反腐倡廉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成为一种自觉遵守的精神力量。中央纪委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农村,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手中有一定的公权力,反腐倡廉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注重全局性、战略性和科学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廉政文化,是有形亦有神的,“神”是内涵,是内化的精神;“形”是符号,是外化的表象。形与神缺一不可,无神则形无所依托,无形则神无从表达,形神兼备则廉政文化达到了精神与表象的统一,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廉政文化的形与神谈谈自己的思考。
首先,廉政文化需要有“形”的东西来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三十年,反腐败不单单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文化较量。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更为复杂和激烈。以往总是有种看法,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抽象,没有什么具体的内涵,因此往往流于形式,流于应付突击性活动,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度。从我们食药监南汇分局的情况来说,从2001年建局之时起,分局就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把这项工作作为了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尤其是注重挖掘反腐倡廉内涵中有形的东西,把它们外化为有形的载体,进行廉政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常听、常看、常思、常清,达到一个常提醒、常教育、常提高的目的。比如,分局提出了廉政文化的“四造”,即围绕“一情三气三主动”的食药监文化宗旨,以“廉洁、勤政、高效、优质”为建设目标,从氛围营造、品行塑造、阵地建造以及典型打造等方面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氛围营造,分局利用机关办公走廊专门辟出一面廉政文化墙,展示分局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些活动、做法和动态;利用公示栏、台卡亮出党员身份;各科室在显要位置张贴《党员十带头》;重要岗位张贴“六条禁令”“五个不让”等,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品行塑造,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红色之旅”,分局建局以来已经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韶山、井岗山、南京、嘉兴南湖等等革命圣地,正确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阵地建造,利用区内党风廉政教育四大基地,即理论教育基地(南汇区委党校)、实践教育基地(航头镇海桥村)、法制教育基地(南汇区法院)和警示教育基地(南汇周浦监狱)的廉政教育阵地资源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如分局组织到区委党校参观党风廉政专题教育展厅、到周浦监狱了解腐败分子忏悔的心路历程等,通过发挥这些有形阵地的作用来构筑无形的思想阵地;典型打造,通过组织各类先进事迹报告演讲,学先进倡议活动等激发干部职工创先争优意识,争学典型,争作表率。这些外化的有形载体培育了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廉政文化,营造了“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的廉政文化氛围。
其次廉政文化需要有“神”的内涵来支撑。最高的文化等级是精神文化,廉政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最高的级别就是廉政精神,这种精神应当是与部门文化相融合的,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实现廉政文化与食药监文化的融合,食药监廉政文化是有特质的,有专属的内涵的。从我们食药监南汇分局来说,廉政文化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保持队伍清正廉洁,分局从立足基层、加强监管出发,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为抓手,以双周学习制度为依托开展队伍素质教育,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各项廉政教育与监督,营造“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廉政文化内涵有“制度保障”,分局制定和完善了涵盖党务建设、廉政建设、政务公开、文明创建、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文秘管理、行政管理等累计90项工作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如《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重大事项讨论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贯彻了区委“五个一定要”即一定要居安思危、开拓奋进;一定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一定要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一定要顾全大局、团结共事;一定要勤俭节约、情趣高尚的指示,着力解决了内部管理中影响形象的作风细节问题;再如《进一步规范重大问题决策的实施办法》更好地规范了“三重一大”的执行;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分局建立了中心组学习测评制度、结对谈心制度、党内思想互助制度、重点企业帮促制度、服务品牌培育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这些制度的奠基有力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我们的廉政文化内涵还有“三廉工程”,廉政文化内涵的中心工程。即“思想崇廉”、“制度管廉”和“行为示廉”工程。一是通过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推动“思想崇廉”。分局以党风廉政教育月、专题警示教育、领导讲党课、参观教育基地等形式强化反腐倡廉教育,严格依法行政,2007年分局累计开展诸如“树形象、强素质、提效能”专题实践活动、“学习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集中教育4次,上党课4次,组织“郑筱萸案及上海社保案”专题警示教育学习12次,参观教育基地2次,组织知识测试2次,开展“廉内助”活动1次,教育实现全覆盖、多形式;二是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推动“制度管廉”,做到“四查四看”,即查领导班子,看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查规章制度,看“三重一大”内容全不全;查操作程序,看制度具体应用执行实不实;查档案资料,看各类事项资料记录齐不齐;三是着力深化政风作风建设,推动“行为示廉”,通过领导重视抓计划、政务公开抓窗口、关注民生抓监管和扩大影响抓宣传等四个方面,积极推进政风作风建设。
再次,廉政文化要找准形神的最佳结合点。形神要兼备,形中要见神,这就需要我们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将两者表现到极致。就食药监南汇分局而言,我们通过把握“四项重点”、依托“五种载体”以及建立“六项长效”将形神融合,将廉政文化更好地表现,发挥出廉政文化的力量。把握“四类重点”:即把握重点对象、重点内容、重点环节和重点措施。重点对象,就是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的重点对象,强化分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每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一览表》,强化责任落实;实行“一岗双责”,强化“把手责任”;坚持领导干部“必述”(述廉)、“必到”(一线)、“必行”(率先垂范)、“必让”(荣誉面前)的“四必”原则,强化引领示范;重点内容,就是以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犯罪为重点内容,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党风廉政教育,如分局开展了对区内某局某人贪污受贿典型案例的专题警示教育;重点环节,就是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加强政务公开为重点环节,建设好“一门式”服务窗口和信息一体化网络,实行“党风廉政责任签约”和作风建设“四不承诺”签约的“双签约”,强化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树立“阳光食药监”形象;重点措施,就是以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建设为重点措施,强化源头治理和源头预防,如实行监督员轮岗交流制度和异地交流执法制度等就是源头预防长效制度的有益尝试;依托“五种载体”:即廉政教育月载体、专题活动载体、廉政提示载体、教育基地载体和反面警示载体。我们坚持每年在1月和9月分两次集中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进行“八个一”实践,即安排一次集体动员、组织一次集中教育、进行一次责任签约、开展一次结对谈话、发送一次廉政提示、赠送一本廉政手册、完善一项工作制度和落实一次整改提高,务求教育月活动见实效;我们从2005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如“争先创优立功竞赛”、“创优质、推进度”换证百日竞赛、“企事业食堂规范化建设百日竞赛”、“迎奥运、优作风、保安全”优质服务等百日竞赛活动,以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立党为公作公仆、执政为民树形象”、“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等专题教育活动;2007年开始,我们又尝试了“廉政手册”案头提醒和“廉政短信”温馨提醒的“双提示”;我们还利用区内廉政教育基地资源组织开展廉政教育;并通过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保持警钟长鸣。五类载体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有机串联,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的集中教育与常态推进;建立“六项长效”:即廉政教育月制度、党风廉政责任制、“三重一大”制度、廉政责任追究制、行政自由裁量基准制和行政行为督察制。分局坚持边教育边总结、边探索边巩固,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建设,陆续建立起党风廉政建设的六项长效制度。其中廉政教育月制度是加强廉政教育的重要有效手段;党风廉政责任制通过责任签约和责任谈话,明确责任,双向监督,层层抓对接;“三重一大”制度是分局“制度管廉”,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廉政责任追究制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违反党纪、政纪、法纪的,分局不予评先评优,并一查到底;行政自由裁量基准制有效杜绝了“人情案”的发生;行政行为督察制,是分局推进监督机制完善的重要保障,六项制度构筑起从不想腐败、不能腐败到不敢腐败的教育、制度和监督并举的廉政建设惩防体系。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要注重其反腐倡廉其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形落实和有效监督,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真正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廉政文化基本精神,让廉政文化真正成为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首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