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戈壁滩到上海繁华的外滩,从华北平原到长三角经济区,从中原大地到两湖重镇,一条全长6722公里的天然气气龙跃然中国大地。它,就是被誉为能源巨龙、能源国脉的西气东输管道。
这条横贯我国东西的管道,把天山地层深处的蓝色“福气”,输送到了长三角地区,输入上海的寻常百姓家,改变了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和环境。上海市所用的“西气”从2004年的5亿立方米,猛增至去年的25.2亿立方米,占全市天然气供应总量的85%。蓝色的“火焰”给上海市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上海的天空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
那么,是谁把天然气清洁能源安全地送入千家万户?——在西气东输万里气龙沿线,2000多名西气东输员工,在2000多个日夜里,不分寒暑、不舍昼夜,通过77座站场、250座阀室、上万台套设备的安全运行,向110家天然气用户分输及销售天然气540亿立方米。东部地区煤炭消耗量因此减少了67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粉尘等有害物质排放3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1.74亿吨,2亿人口从中受益。
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战斗在艰苦的一线?——因为西气东输人秉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了“输送清洁能源,奉献和谐社会”,为了祖国能源动脉的安全,扎根一线,不畏艰险,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在艰苦环境中奉献
西气东输管道在新疆荒芜的戈壁滩无人区里有4座压气站场——哈密站、雅满苏站、鄯善站和红柳站。其中,鄯善压气站静静地伫立在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距死亡之湖罗布泊仅200公里。小站周边没有丝毫生命气息,距离它最近的迪卡尔村到站上还有60公里。而这60公里坎坷不平的“搓板路”,性能最好的“沙漠牛头”也要开3个小时。
30岁的副站长廖泽同告诉记者,无人区天气恶劣,上午还是蓝天白云,中午就可能刮六七级大风,白天热得烤人,晚上冷得打颤。巡线员董帅斌和小郭却以苦为乐,自称是站里“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俩可以借工作之机(巡线)到站外“溜达”,剩下十几名员工除了休假,很少出站门——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而这些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的员工却毫无怨言。
2007年1月,董帅斌和司机在巡线时,汽车突然发生故障。当时车外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不出几个小时,车内就会变成冰窖,后果不堪设想。关键时刻,董帅斌果断下车步行回站上求援。他顶着刀子似的寒风,瑟瑟发抖地往前走,一直在无人区走了5个小时才赶回站上搬回救兵,当时听到身体已经几近冻僵。
近千公里的甘肃段管道穿行在戈壁荒漠中,是西气东输主干线上最长的管段,自然环境恶劣,而这里的员工却坚信,“只有荒芜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
山丹压气站位于海拔近2000米的甘中地区,是西气东输最高的站场。一次,压缩机2号机组在做运行8000小时保养时,需要有人钻入人孔拨动叶片。人孔非常小,又不能带入杂物,一般人都进不去。这时员工小李毅然脱掉外衣,铺了一条棉被,二话没说就钻进人孔。当时正值1月,刺骨的寒风从压缩机进风系统吹入,一会儿就把小李冻得说不出话。等他从人孔钻出来,大伙儿一股脑儿用棉被和棉衣把他包起来,并大声地给他唱《水手》: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在荒凉的毛乌素沙漠边缘,宁陕段女巡线工马铁梅,为了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非法施工的挖掘机。从西到东,出戈壁,越山川,跨黄河,为了保护好每一寸管线,西气东输聘请800多名当地农民维护和巡查管线,而他们每个人、每天都经历着艰苦环境、严寒酷暑甚至外力胁迫带来的生命考验。他们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生命保卫着管道的安全,守卫着西气东输能源大动脉的第一道防线。
在孤独寂寞中奉献
红柳站矗立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小站距离最近的312国道有70多公里,。站内用电是由天然气发电机自行供给的,饮用水从27公里外的红柳沟火车站定期补给。条件虽然艰苦,小站员工却毫无怨言,他们都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守得住寂寞。
小站里员工大都30多岁,艰苦的野外生活,使本应年轻的脸上刻着一道道深深的印痕。33岁的张红星,投产后在站里坚持工作了近200天才休假,就在他患急症在北京治疗刚刚恢复,完全可以继续休假的时候,他却毅然回到红柳站。因为偏远,因为闭塞,小站的年轻员工很多都成了晚婚“模范”。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戈壁的宽广,让他们逐渐丢弃了那种浮躁自负,逐渐安于忙碌而平淡的生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越是节假日,一线的工作越繁忙,员工们越不能正常休假。为了下游千家万户的安宁,他们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除了用电话、手机、QQ与家人、朋友交流情感外,他们还通过一封封书信架起了员工爱的桥梁。
请看这些家书的片断:
(郑州站站长韩延军大年三十给儿子的信)今晚,爸爸一个人静坐在异乡的单人宿舍里给你写信。今年是爸爸来到西气东输工作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四个春节了,又不能回家跟你和妈妈团圆,请原谅爸爸又一次失约,好吗?
爸爸很想你们,很想和你们靠在家里的沙发上一起看一回春节联欢晚会……一想到这些,爸爸就觉得很愧疚。今年你已经15岁了,可是爸爸总是在生产一线工作,陪在你身边的日子少得可怜。不过,你要知道,正是石油工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才使得西气东输下游2亿多人在温暖的家中欢度春节,爸爸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于爸爸这么多年来缺失的爱,没有埋怨过一次,反倒总是安慰爸爸不要想家。悠阳,你真的长大了,爸爸要对你说声谢谢!
(新疆员工王国振写给妻子的家书)“多情自古伤离别”。每一次休假,都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每一次离家临行前,都会看到你眼里的泪水。所以,我既希望你送我,又害怕你送我。虽然,我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工作,但是,我们的爱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变得疏远。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而我更觉得,是思念和牵挂为爱情的美增添了丰满的羽翼。每一次通过手机听到你那熟悉的声音,千里之外的你似乎就在我的身边。此时,工作的疲劳和独处戈壁的寂寞已经烟消云散,心情一下变得豁然开朗。
(浙江员工范晓蕾写给妹妹的一封信)我知道家里人一直期盼我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家,与你们团圆,可是对不起,今年又要让你们失望了。来到西气东输管道工作后,包括这次我已经有5个春节没和亲人团聚了。虽然说“舍小家成大家”,但还是觉得对父母双亲还有你们亏欠太多。我不能在忙碌的新年前为你们置办年货,也不能在欢欢乐乐的大年三十给你们做年饭了。
在外面工作这几年,因为不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心中始终存满愧疚。多少次梦里回到童年,恍恍惚惚总能看到父母为我们艰辛付出的身影,醒来后特难过,总想立刻去为他们做点什么。可是遥望东北,对千里之外的你们还是一怀愧疚。
这就是西气东输可敬可爱的员工。虽然远离家乡和亲人,但他们无怨无悔地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为保证能源大动脉安全平稳供气默默奉献着。
在责任使命中奉献
在豫皖段定合支线沿线,说“吴明训”人家可能不知道,但一提“西气东输老吴”,可以说尽人皆知。他被称为定合支线的“活地图”。因为他对自己管辖的8公里管线的走向、埋深、穿越点、标志桩、安全警示牌了如指掌。“这条路我天天走,盯得紧紧的,不能让别人在管道上面搞建筑、栽树。这管道可碰不得,一旦漏气,那事儿可就大了!”老吴就是800名管道保卫者、查找隐患“第一执行人”中的典型代表。
山西管理处蒲县维抢修队位于西气东输管道最为险要的“三山一塬”地区,抢修任务十分繁重。队长张延军说,抢修队伍最注重资料积累和实战演练。队员们经常参与巡线,收集了大量地形资料,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地段一次次重点勘察,并为所有风险点编写了抢险预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冷静、准确、快速地完成各项抢险任务!”
2007年4月30日,山西省阳城县吕家河村管道EH009突然发生滑坡,当呼啸而至的直升机带着抢修人员和设备降临现场时,乡亲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张延军告诉记者:“那天早晨8点钟我们接到抢险指令,先遣组立即从蒲县出发,及时对现场进行布控,两个小时后,抢险设备到达。所有设备摆放到位的时候,现场指挥部也建了起来。由于全面控制险情及时成功改线,保证了管道安全平稳供气。”
626公里的苏浙沪段站场、阀室最多,分输用户最多,分输量最多,运行设备最多,维抢修工作量最多,站场改扩建和动火数量最多。苏浙沪管理处的杨军曾是芜湖站站长,他介绍说:“我们处共有6600多台套输气设备,而且大多是进口设备,技术含量高、配件少。怎么管?我们不等不靠,优化运行方式和研制替代产品。小到RMG调压橇指挥器的滤芯更换、色谱分析仪的六通阀维修,大到进口阀门的分解维修,超声波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的解体维护等,这些原来只能依赖国外专家的设备,都被我们一一‘摆平’。设备‘服帖’了,安全运行自然就有保障了。”
万里国脉,每一寸都有艰辛与自豪,都有辉煌与汗水。远在无人区的鄯善站门前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置身戈壁甘奉献,青春无悔;昂首蓝天抒豪情,壮志凌云。横批:艰苦为荣,四海为家。
这就是万里国脉上的西气东输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