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摸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强国富民之路,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孕育而生的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于1988年6月破土动工兴建至1992年12月建成投产。一期工程装备两台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二十年来,电厂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和热情帮助下,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坚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行新厂新办法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内部改革,通过开展“强管理,树形象,增效益,创一流”的活动,营造了活力、凝聚了合力、输送了动力,不断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丰硕成果。截止2008年6月底,已累计发电1149.45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342.54亿元,为缓解上海市用电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和电力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电厂先后荣获电力工业部“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标兵单位”、“全国优秀电力企业”、“全国电力可靠性金牌机组”等奖项,连续六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7年被华能集团公司授予首批“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和“节约环保型示范电厂”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电力系统的窗口电厂,为电力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在改革开放中诞生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被列为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利用外资、联合集资共同建设的全国特大型电厂。电厂的建设对我国电力工业朝高参数、大容量方向提升,推动经济和电力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初期,全体华能职工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与数千名建设者一起战严寒、斗酷暑,经风雨、冒风险,自力更生造电厂、艰苦奋斗创大业。华能人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勇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总计重达7吨多的外文图纸资料逐页吃透到熟悉掌握;将几十万吨重的器材设备一个个安装到位;将总计长达几万公里的电缆一根根识别接妥;使得几千台套的设备一台台开启并加以联锁调整;几百个项目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几多坎坷,几多拼搏,几多收获,历经54个月的日日夜夜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终使一座现代化的电厂,在长江入海口高高耸起。
凡是到过石洞口二厂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体会,就是在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雄伟的厂房建筑、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严格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更多感受到的是华能人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坚持改革创新、追求“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坚韧不拔。电力工业部赞誉石洞口二厂“一年投产两台60万千瓦机组开创了我国电力工业史上的新纪元”。鉴于机组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调峰能力强,形成生产能力快,节能和环保成绩优异,为我国首次获得了“国际电站奖”的殊荣。
二、在改革开放中创新
坚持创新,永无止境。1993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在电厂投产庆典会上讲话指出:“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是我国第一座超临界发电机组,建设工期短,质量好,希望电厂投产后保持安全经济运行,使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电厂。”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电厂的勉励和鞭策。
安全生产是生命。电厂在二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将安全生产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作为华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试点单位之一,石洞口二厂积极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和安全体系制度建设,加大现场安全督查考核力度,切实将安全监督和保障体系落实到位,做到安全管理不留“空档”。坚持每年开展春季、迎峰度夏、秋季安全大检查和反事故演习等活动,使隐患排查工作更加深入扎实,不断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防范能力,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脚踏实地的努力,电厂安全生产始终保持稳定态势,圆满完成了无数次重要时段的保电任务,先后获得了公司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和“安全生产标兵单位”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迎峰度夏”优胜单位。
人才强企是关键。建厂之初,厂党政领导班子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电厂的经验,积极探索人才强企的新路子,率先在全国电力系统内第一个实施新厂新办法管理,逐步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动态管理、跟踪考核、易岗易薪等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规范了部门职数和岗位职责,建立了新型科学的用人机制,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了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机构精干、办事高效,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工作热情,培养出一批批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有不少成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管理创新是动力。管理创新是电厂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不竭之源。石洞口二厂坚持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方针,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调整电量营销策略,通过内部挖潜、节能降耗、合理组织,不断优化电量和电价结构,严格控制成本,做好增收节支,努力克服电力市场的困难,千方百计超额完成年度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综合考评始终名列公司前茅。
依靠技术创新,保持超临界电厂的领先优势。多年来,在消化吸收超临界技术的基础上,发动广大职工开展“我为华能献一计”等合理化建议活动,从节电、节水、节汽、节油、节煤、环保等六个方面挖掘潜力,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同时,以专题小组、专家课题小组等形式组织技术攻关,开展TQC活动,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和节能降耗管理,大大提高了机组的效率。2007年实现供电煤耗306.56克/千瓦时,厂用电率3.18%,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在同类型机组中一直保持国内的先进水平,去年在集团公司内率先成为“节约环保型示范电厂”。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石洞口二厂脱硫技改工程如期投产,为电厂节能减排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一笔,也为上海市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目标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企业文化是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二十年来,电厂领导审时度势,一直致力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工作力度,利用党员组织生活、班组政治学习以及厂局域网、厂报等一切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学习型企业的内涵、特色、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型企业的构建,使华能的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目标、发展方针、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深入人心。广大职工面对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凭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昔日农田滩涂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每一年的发展都记录了华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学习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华能特色、电厂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电厂始终坚持以“三色公司”为宗旨,坚持“诚信、进取、务实、高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企业始终保持着良好地经济效益和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电厂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口号,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努力提高全员的文明意识。组织和发动广大党员和职工参加各类社会援助活动,与当地社区特困户结对,与长海医院、鲁迅公园等有关单位结对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提高员工文明意识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历年来,电厂荣获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健康单位标兵”以及“上海市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了“全国电力企业文化成果优秀奖”。
三、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春华秋实、步履匆匆,近二十年来电厂经历了发展壮大的历程,始终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实践、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业绩,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裹住华能人前进的脚步,昨天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明天的腾飞才是电厂新的追求目标。当前,电力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压力,电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提出了自省、立志、振奋、求胜,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以“三个超越”的精神激励每一位员工,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深化管理革命,开展精细化管理。在减少机组非停,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保持机组长周期连续运行上下功夫,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实现降本增效。目前电厂二期扩建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机遇和挑战并存,电厂决心按照公司“两高一低”的要求,努力打造国内精品工程,朝着“项目高起点、建设高速度、管理高水平、经营高效益”的目标迈进,以华能人特有的气魄和勇气,迎接新的挑战。
走过春夏,跨越秋冬。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经过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不畏艰难,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轨迹,正是华能集团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电厂正以建设“三色公司”为宗旨,以华能率先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为目标,在明确新思路、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征程中,全厂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努力创造更新更好的业绩,为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华能事业的腾飞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