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大原油轮提前5月交船 上海刷造船世界纪录 |
| 2008年10月28日 |
造船工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将在上海刷新。记者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获悉,载重31.8万吨的超级原油轮(VLCC)“华山”号预计于10月27日下午交船,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这颗VLCC船舶制造皇冠上最大的“明珠”,是国际船级社协会制订最新《共同结构规范》以来,第一艘全面满足规范、载重吨最大、款式最新的超级油轮。 12天前,载重达29.7万吨的VLCC“长江之珠”号交船,它是上海开埠以来建造的最大油轮。不到半个月,“上海最大”升级为“世界最大”,标志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造船业靠科技引领产业变革,制造能力不断攀高峰,上海各大船厂也向世界级“船老大”迈进。 船身穿上“定制衣” 为增强船舶航行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国际船级社制订《共同结构规范》,将船舶疲劳寿命要求提高到25年。规范实施前,船舶各部位的钢板厚度相差无几,比如20毫米的钢板,只要一个地方被腐蚀2毫米,就要整体“换血”。而“华山”号穿上了“定制衣”——在露天、易潮湿、与原油接触的易受磨损及腐蚀的部位加厚,就像为容易受伤的臂肘、膝盖穿上护肘、护膝,既延长船舶寿命,又节省了维修成本。 “肚子”里装“胃镜” “华山”号新安装了永久检查通道,好比给船装了“胃镜”。由于船型深30.5米,肉眼看不到货油舱的细枝末节,“华山”号每隔6米设置一条通道,方便工作人员检查,油“肚子”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了如指掌。 此外,“华山”号的燃油舱采用双壳保护;船身油漆杜绝重金属锡;燃烧产生的氮气、二氧化硫全面回收……多管齐下保证绿色环保。 压载水“新陈代谢” 空船行驶时,油轮内必须注入压载水,保证船体稳定和航行安全。但压载水“走南闯北”,水中携带的微生物很可能就是水里的“一枝黄花”,给其他水域“致命一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山”号学曹冲称象,化“巨象”为“碎石”,在船行驶过程中逐步置换压载水,保护海水水质,减小生物入侵的概率。 “顶尖选手”全球竞技 “外高桥”逐步提高造船能级,吨位越造越大,技术越变越精。17万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每一个都是世界造船竞赛中的顶尖选手。 造船基地从黄浦江搬迁到长兴岛,上海造船业有了大展拳脚的“练功房”,而三维建模技术成就的“数字造船”法,实现了具体生产和设计图纸的无缝对接。硬件扩容,软件升级,正是这样的“软硬兼施”,帮助上海造船业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 |
| 选稿: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综合办公室 来源:中国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