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在一起。”
5月1日,世博倒计时一周年。在城市广场,市民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世博志愿者;在大街小巷,市民们挥洒汗水清洁城市;在社区,市民们走出家门、倡导文明礼仪……
世博会,我们大家的盛会。1900万上海人民在感受世博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共同期盼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就在家门口”
8点不到,浦东上南花城小区里:奚美娣和50多名小区居民,穿着志愿者红马甲,在花园里、楼道内开始了清扫。“世博就在家门口,我们每个人都是志愿者!”奚美娣自豪地说道。
上南花城和世博园区只有“一墙之隔”。世博带来的每一个变化,奚美娣都是见证者。2002年,奚美娣买下上南花城的房子没多久,上海申博成功,“这里很快成了一片热土!”奚美娣高兴地告诉记者,刚搬来的时候,这里附近只有2、3条公交线路,现在已经有了近10条。地铁8号线开通了,7号线、13号线还在建设中。原来,小区西面是十多年没解决的违法建筑,如今已彻底解决,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小区门口的耀华路也从4车道改成6车道,门口还装了红绿灯,居民出行更方便……从小区望出去,就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国家馆,奚美娣说道,“这些都是世博让我们得到的实惠。”
“文明素养,在逐渐提升”
5月1日下午,28岁的白领沈炯和14名车友一起给爱车贴上大幅海宝图案和宣传标语:“精彩世博,文明先行”、“文明出行,守序有礼”。15辆汽车组成的车队行驶在浦东的大路上,向市民宣传“文明行车迎世博”。
“遵守交通规则已是大部分司机的共识,如不闯红灯、不乱按喇叭等,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沈炯对世博会非常期待,“现在整个城市都装扮一新迎接世博,车主们也应作出自己的贡献。”
大约一个小时的文明之旅,沈炯和车队一路都在向大家示范着“守序有礼”,“不插车、不抢道;车辆转弯时,行人先行”等。“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施工,大家出行时更要做到不争不抢。”沈炯说道,“暂时的代价终将收获报偿,在和世博会拥抱过后,上海一定会变得天更蓝、路更宽,文明出行的理念也一定更加深入人心!”
“把上海打扮得更干净、更美丽”
5月1日,上海南站女子清道班的清洁工陈春利和往常一样,清扫着广场路面。
6点上岗前,陈春利和她的姐妹们在会议室里练习了15分钟英语,内容包括日常礼仪和问路用语等。“为了迎接世博会,我们的培训已经持续2年多了。”陈春利笑着说。
上岗后,陈春利要扫1.5公里马路。清扫中,陈春利一把小铲子不离身,见到路边有小广告,就上前将其铲除。陈春利告诉记者,80个人的女子清道班要清扫南站附近7.7万平方米道路、8.94万平方米绿地、1235块玻璃、202把椅子、451盏景观灯、近百块广告牌和指路牌、3个公厕,“把上海打扮得更干净、更美丽,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了解上海”
一早,24岁的比利时小伙马克斯和6名外国朋友来到金桥镇,向广场上的市民、游客派发迎世博纪念品,并用不同语言问候“您好”、“早上好”。
作为“新上海人”,马克斯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世博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了解上海。”去年9月来到上海学习中文的马克斯告诉记者,他来上海前正好是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举办50周年,比利时举办了很多纪念活动。知道他要到即将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来学习,身边的朋友和同学都十分羡慕他。
“2010年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是展示中国、展示上海的最好舞台。”马克斯说道,“希望明年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介绍世博会、介绍上海和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