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抗冰抢险见真情 > 稿件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全力抗击雪灾
2008年2月4日 10:48
来源: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销售)公司  作者:侯栈贵  

  1月中旬以来,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突然席卷我国16省市,部分地区发出橙色预警和红色警报。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出现了自1957年以来罕见的降雪,山西段持续10多天大范围降雪,河南和安徽段10几天内连续3次降雪,湖北段出现了近17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雨雪冰冻天气,地处南京地区的苏浙沪管理处更是遇到了3天内积雪达到40公分的特大暴雪。

  恶劣的天气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西气东输管道沿线10个管理处的22座压气站、54座分输站,给安全运营带来巨大隐患:一是天气骤然降温,用户需气量骤增,天然气供应压力很大;二是给交通特别是值班巡检增加了困难;三是站内正常生活、生产用水用电受到严重威胁;四是部分管线出现冻胀现象。这些隐患直接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西气东输管道面临着运营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险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面对这罕见的雪灾,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公司党委立即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向全线管理处发出“抗雪灾、保安全”的动员令,要求公司全体共产党员在这次抗灾活动中,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冲锋在前,夺取抗灾抢险的全面胜利!

  电话会议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把抗击雪灾、保障供应作为眼前的首要任务,从公司总部机关到一线站场,从领导到基层员工,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员工,纷纷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抗严寒、战风雪、保供气工作中。各地区管理处党支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顶风雪,冒严寒,战斗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用行动谱写着“雪映党旗别样红”的赞歌。

  新疆管理处:故障,在暴风雪中排除

   元月下旬,西气东输管道源头的新疆地区,出现了持续降雪天气,气温大幅下降,最低气温达到零下给安全生产带来严峻考验。

  新疆管理处全力以赴迎接暴风雪的考验,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加密巡检次数,加强设备排污,防止设备出现冻凝现象,检查电伴热运行情况及设备保温情况。考虑到点多线长的特点,管理处党支部组织了以支部书记吴锡合任组长、由4名党员和1名积极分子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由于雪天行路艰难,管理处减少非生产性出车,专门指定了三台应急车辆,车上配备卫星电话、雪铲、防滑链,及防寒衣帽,并配备必要的水和食物,及时调整人员休假时间,要求关键岗位的党员骨干力量坚守值班,所有人员手机24保证站队人员数量,有事外出人员手机必须开机。新疆管理处还对抢险应急设备进行检查,每天由各专业人员到现场检查设备的完好状态,发电机等设备每天由专业人员检查并做启机试验。基层站队每天向管理处汇报生产情况,以便于及时掌握生产动态;

  1月21日,接到上海调度中心通知,5#阀室通信中断,快速应急反应小组立即启动阀室C类事故三级应急预案。5#阀室位于库尔勒市境内,在314国道约474公里北侧1500m处,地貌为戈壁砂砾区。此时的库尔勒最大降雪厚度达到28厘米。电气抢修组和通信抢修组接到指令后,立即出发。大雪中,应急小组派出了性能最好的越野车和经验最丰富的驾驶员。由于大雪将伴行路覆盖已经分不清哪是路,全凭驾驶员的驾驶经验。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行驶,到达了5#阀室。通过检测,发现是由于连日的阴天和降雪将太阳能极板覆盖,造成蓄电池组充电不足,而造成供电系统保护停机。一个小时后,发电设备安全运送到现场。经过4个多小时的快速充电,电池组容量达到了规定值,卫星通信和光缆机等设备恢复正常。

   山西管理处:安检,冒雪翻山进行

  山西段是西气东输全线地形最复杂的地段,沿线经过三山一塬。管道经过的晋南地区从1月12日普降大雪,持续到22日才停下来。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管理处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在生产第一线。

  13日,公司和管理处组成的联合安全检查组,冒雪到蒲县压气站进行安全大检查。从临汾到蒲县站75公里的山路,平时只需要1小时。可这次却整整走了4个小时。在蒲县站,检查组被困在山中两天无法出山,但他们在招待所坚持工作,分析雪天的安全运行问题,制定风险消减措施。直到15日大雪暂停,才走出大山。

  采空区和滑坡是威胁山西段管道安全的重点,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要严防死守。针对阳城县蒿峪煤矿的采空区塌陷管道下沉,山西管理处党支部抽调党员干部组成监测小组,24小时不间断监测隐患点,密切关注雪天塌陷变化,随时掌握管道下沉情况。在大雪封山的10天时间里,采取步行上山的方式观测监测数据,并及时把数据传导管理处和上海总部,为管道保护提供了原始数据。此外,管理处发现临汾西山上岔口河跨越有疑似滑坡迹象,立即组织监测单位冒雪上山,布置监测点。在特种车没办法上山的情况下,租用当地农用机动三轮车,用了一天时间,到达了观测地点,连夜冒雪布置监测点,17日第一组数据传到了上海总部。

  豫鄂管理处:预案,在冰冻未到时启动

  一月中旬以来,豫鄂两省持续普降大雪,气温骤降,恶劣天气给管道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豫鄂管理处根据淮武管道所处的地理位置,依据河南、湖北两省1至2月份天气预报变化情况,于1月12日组织召开风险评估专题会议,对淮武管道在冰雪低温天气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淮武管道冰雪低温天气应急预案》,此预案在1月26日的正式启动,将确保淮武管道在60年一遇的冰雪低温天气条件下,实现安全平稳运行。

  大雪突降的当天,管理处立刻向潢川站队、管护公司紧急下发了《关于加强恶劣天气安全生产巡检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站队、管护公司加强对站场、阀室的巡检频次和巡检力度,特别是对站场的压力及温度、工艺管线出入土点、设备容器的排污放空、站场地面的变化情况进行重点观察,以防发生冰堵和冻胀事故发生。随后,管理处紧急制定了《豫鄂管理处低温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在预案中对发生管道冰堵、冻胀、设备故障以及交通事故等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案,使各种不安全因素处于受控状态。目前预案已经下发到站队、管护公司,并根据预案的要求,配备了防滑链、铁锹、棉衣等物资。

  为了加强对恶劣天气站队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管理处选派了两名在生产运行、应急事故处理等方面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驻潢川站队,指导站队工作。目前,豫鄂管理处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苏浙沪管理处:抢险,坐轮渡穿江进行

  1月12日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江苏、浙江等省份也持续出现雨雪、凝冻等天气。该地区天然气用户超过30家,为避免因供气中断造成下游用户经济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管理处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要以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精神,层层落实相关应急预案,加大工作力度,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为此管理处所辖各分输站加强了人员配备和巡检力度,加强了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运行,以确保向各用户安全供气。

  为减小雪灾带来的影响,保证所辖管道安全运行、平稳供气,管理处下达紧急通知,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电话会议,启动冰雪天气应急二级预案。管理处要求站场人员要加大巡检力度,对调压橇、自用气橇等易发生冰堵的重点部位加密巡检次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置草袋子、铁锹和防滑链,确保雨雪天气中出行交通安全。维抢修中心做好应急准备,同交通和路管部门做好沟通,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1月26日,青山分输站在从冀宁联络线向主干线倒流程过程中,阀门注脂口突然泄漏,立即采取第二套供气方案时通过收发球筒供气,阀门却无法打开。次日,维抢修中心主任谭剑带领三名抢修人员顶着暴雪,乘坐轮渡过江赶到青山站。驾驶员在冰天雪地中驱车5个多小时,将技术人员送到长江隧道南岸,然后步行到青山站。在抢修人员的紧张抢修下,中午11时故障排除,具备分输条件。14时接北京调度令开阀供气。

  甘肃管理处:抢修,冰天雪地里完成

  在奋战暴风雪保输气畅通的过程中,甘肃管理处党支部带领党员与广大员工一道,积极应对、众志成城,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与冰雪抗争,确保了输气畅通。

  在古浪压气站,为确保机组完好备用,党员林勇、杨狄带领维修人员顶风雪、冒严寒,检查、更换2#压缩机组GG及2#机组的燃气发生器。每天坚持工作在零下二十五度以下的施工现场,大家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手指几乎麻木,不能灵活使用,几名在室外长时间工作的员工,身体变成了雪人,但他们依然坚持工作在现场,经过近十天的奋战, 2#机组终于成功加载,此时此刻,大家的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在金昌压气站,党员刘玉华、杨狄带领维修人员连续三个昼夜始终坚守在压缩机房作战一线。在零下二十六度以下的室外进行2#机组入口短节更换工作,不顾饥饿、寒冷和疲劳,本着时间紧、任务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紧张而不知疲倦地进行者维修、更换工作,在缺少GE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施工单位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全体维修队员的艰辛努力,该机组很快进入完好备用。同时,也为今后独立完成压缩机组的运行、维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玉门压气站,电驱压缩机组辅助系统冷却塔内冷却循环水由于环境温度骤降,结起冰凌,为保证生产辅助系统运行正常,必须每隔一小时人工破冰一次,党员于海杰、付文革主动请缨在高达三米的钢制爬梯上频繁穿梭,保证巡检质量,有力地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但保障了压气站压缩机组安全平稳运行,也直接为供气大动脉的畅通做出了努力!

  在红柳压气站,由于近日气温突降,最低气温达零下28度以下,站内生活排污管道由于埋深不够冻结,污水由地漏外泄,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共产党员刘洪彪、应宏伟带领员工不等不靠,主动放弃休息,顶风冒雪参加到排污管道解冻、清淤工作中来。27日,寒风依旧,气温驱降,暴雪愈猛愈烈,铺天盖地压了下来,天公也加重了考验管道人的砝码,但在场的人们头顶鹅毛雪,脚踏冰冻地,争时间、抢速度,经过三天艰苦奋战,终于恢复了站内生活排污系统。

  1月28日下午5点,豫皖管理处郑州压气站压缩机告急,公司要求甘肃管理处派车由玉门中心库紧急拉运压缩机干气密封,送往郑州压气站。险情就是命令,管理处随即组织综合科、运行科、安全科等部门有关人员,制定详细、周密的安全行驶措施、车辆行走路线,安排驾驶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驾驶员马维虎、叶玉树装车后随即赶往郑州。30日凌晨1时由于风大雪急,天寒地冻,应急车行至不到300公里路程就“罢工”了,驾驶员与山丹维修队赶来救济的队员踩着没膝深的积雪,并肩奋战抢修车辆。寒冷的深夜,风雪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严寒中,大雪一直下个不停。只一会儿的工夫,抢修队员个个就变成了雪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经过六小时的修理,车辆终于发出了轰鸣,此时的抢修人员,膝盖以下都湿透了,双脚几乎失去了知觉。为了确保货物及时送达目的地,管理处临时调来王朵海与马维虎、叶玉树三人,坚持“人休车不休”,轮班驾驶。早八时,他们又驾驶车辆赶往郑州,面对寒冷和疲惫,他们没有怨言,他们的目标就是向郑州站进发。让郑州站压缩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确保下游用气不受影响,这就是他们此时最大的心愿。

  受到雪灾影响的几十个站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天组织员工们清扫积雪。大家不顾严寒,把所有巡检通道一条条扫出来,所有输气设备一个个清理出来。尽管天气寒冷,扫雪工作量很大,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心愿:让能源大动脉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沿线人民过一个吉祥如意的春节。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