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受“暴风雪——上电股份运营公司田集项目部抗灾保电撷记 |
2008年3月11日 12:55 来源: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1月12日,50年一遇的暴风雪袭击安徽淮南。冬雪初霁,随之而来的严寒和冰封给田集电厂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设备故障,上电运营公司田集项目部全体员工发扬“难能可贵、贵在超越”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众志成城,出色地完成了抗灾保电工作。 赶路程 1月28日,正在上海休息的田集项目部员工启程赶赴淮南。晚21点整,当他们冒着大雪来到铁路上海站时,南广场已是人满为患,返乡心切的民工把通往火车站候车厅的各个通道挤得水泄不通。更令人焦虑的是,从安徽来沪的火车全部延时。凌晨2点45分,在风雪中拥挤、等候了近7个小时,饱受雨雪之苦的员工终于有幸挤进候车厅,静候火车的到来。然而,苦等一夜的员工至天明仍不见火车。按道理,赴皖员工可以选择退票回家,事实上他们也接到回家待命的电话,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年轻的田集电厂正经历建成以来第一次大自然的洗礼,而外部严重缺电的情况,又不得不使身处上海的员工坐立不安。怎么办?为了抗灾保电,赴皖人员毅然决定留守火车站。机会总是眷顾执着的人,又度过了10个小时,中午12点30分,随着临时加开至蚌埠火车的启动,他们终于搭上北上的列车,直到晚上22点才到田集电厂。 从上海到淮南正常时间需要8个小时,但他们此次赶赴淮南却足足用了27个小时,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说暴风雪使上海至淮南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的话,那么是运营公司员工心的领域拉近了这段看似不可逾越的路程。 赶时间 一般情况,2台60万机组满负荷运行每天要消耗1万2千余吨煤。在抗灾保电时期,2台机组经常处于满负荷状态。由于电厂使用的是附近煤矿的洗原煤,因此,煤中水份相对较大,燃煤在冰冻环境下容易造成“冻煤”。据统计,仅1月份冰雪肆虐时期,至田集电厂的“冻煤”就达19列车。每当“冻煤”在底开车内而无法卸下时,为争分夺秒抢加仓,运营公司员工冒着漫天大雪和凛冽寒风,通过用大锤敲打地开车外体铁板和在煤层顶部用铁杆疏通的方法,将“冻煤”卸至卸煤沟。在正常情况下,顺利卸空一列底开车“冻煤”需用5~8小时。而往往卸清一列底开车,很多员工身体将经历从寒冷到大汗淋漓再寒冷的轮回。暴雪和冰冻不仅对电厂的安全生产带来冲击,更主要的是对田集项目部全体员工毅力的一次考验。 赶效益 田集电厂2台60万机组脱硫设施是股份公司目前运行中容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环保设备。自12月3日第2台脱硫装置通过168满负荷试验后,2套脱硫装置就肩负起田集电厂环保减排的责任。然而,严重的冰冻让处于室外的表计、阀门和管道等设备冻坏、冻封现象屡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的是,运行中的重要辅机常因自动仪表受冻而误动作,造成间歇性跳闸;再加上冲洗水管内的余水冰冻后,致使滞留于管道内的石灰石浆液无法及时冲洗,造成部分管道堵塞而影响正常启动脱硫设备。 按有关规定,田集电厂投用脱硫装置上网电价每度可奖励0.015元,而不使用则将处以每度0.06元的电力扣罚。对于每度0.075元的损失,是每一个从事脱硫工作的人所无法承受的。为此,脱硫专业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措施,在落实防冻防灾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值班和巡检力度,并密切联系热控、维护、化学等相关人员,做到发现缺陷及时分析、调整和消除。 2月1日零点,是电力市场对田集电厂考核的最后期限。1月31日晚18点,随着2号增压风机顺利启动,2台脱硫装置终于克服设备各种障碍于规定时间前全部投运。这一“赶”,又为田集电厂带来每度0.075元的收益,每天可减少额外损失100多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