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高压输变电抗冰抢险支援队让党旗在塔尖高高飘扬 |
2008年3月14日 11:29 来源: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
|
 超高压临时党支部 2008年春节前夕,连日的暴风雪使华东电网受损严重,新年刚过,为了尽快帮助华东电网恢复送电,根据上级公司的统一部署,经过连夜准备,2月17日,由120余人组成的超高压赴浙江抢险救灾增援队出征。2月18日,超高压抗冰抢险支援队临时党支部火线成立。从这一刻起,党组织再一次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援队中的党员们成为抗冰抢险中一支出色的先锋力量。
大山深处的坚强堡垒
面对罕见冰灾,身为电力员工,身处上海电网“主动脉”、“脊梁骨”地位的超高压公司在尽心守护上海本土电网安全的同时,同样牵挂着受灾地区。早在春节前夕,超高压公司就已经精心准备了一支150人的抗冰抢险增援队伍,随时待命出征。当终于接到紧急增援的指令,超高压赴浙江抢险救灾增援队如弦上之箭,立即出发了。由于增援任务重、时间紧、环境艰苦,对于一贯擅长在平原作战的超高压而言,此次野外作战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更高。为了兑现坚决完成任务的承诺,除了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公司克服了后方迎峰度夏工程接踵而至人手紧张的困难,毅然派出了多名优秀的党员线路技术骨干。市电力公司专业技术带头人、公司线路副总刘新平;公司技术带头人杨庆华;公司线路检修部党总支副书记候晓明;线路检修班优秀班长倪永良等等,组成了一个在线路专业上有着强大后盾的技术团队。得知到前方抢险的消息,线路检修部的青年党员们也纷纷踊跃主动请缨,纪航、何冰……加上这些年轻的新进大学生员工,共近30名增援员工中有12人是共产党员,老党员带新党员、党员带群众,超高压公司党委就这样在大山深处筑起了一个坚强的堡垒――抗冰抢险支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增援队队长杨庆华。
此次超高压公司的抗冰抢险主要任务是负责浙江兰溪琅琊山三基铁塔的灾后重建。到达现场后,支援队迅速明确了工作任务,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各基铁塔的现场抢修和后勤保障工作。临时党支部中12名党员分别被分入各工作小组,确保每一项工作的第一线都有党员冲锋在最前面!
 现场工作
抢险一线的排头兵
重建铁塔,支援队首先面临的就是将塔材和瓷瓶搬运上山。超高压公司所承担的三基铁塔都位于大山深处,每天光步行进山来回就要花费数小时,而这些塔材和瓷瓶都必须靠人力或索道搬运至铁塔组立地点,其中的174号塔所有工器具和塔材更是只有全部依靠人力搬运上山!
由于工期一再提前,所有的任务都只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从渡口卡车卸下到搬运上船,从滩头营地船上卸下到搬运至山脚下,即便有着近4公里的路程,近20吨的塔材,太阳落山前完成任务也是支援队的死任务。面对艰巨的任务,临时党支部书记、支援队队长杨庆华走在了最前面。虽然年近五旬,但百十来斤的角钢,他一人就扛起一根,15斤的绝缘子一挑就是四个,3公里多的山路一走就是四趟。在他的带领和鼓舞下,青年党员们更像一群下山的猛虎,人拉肩扛,上下穿梭,三、四人一排,五、六人一组,喊着整齐的号子,汗水越流越多,塔材越搬越少。当夕阳将党旗映衬得更加鲜艳之时,20吨塔材按时运达了目的地! 初春的浙南山区,天气多变,支援队开始抢险以来,已经遭遇多场大雨和冻雪的突袭,给一天的工作又倍添几分疲惫。然而,每天下山回到基地,刘新平、候晓明、杨庆华还是不能歇下,他们必须及时掌控工程进度,调整施工队伍,协调材料配置,并对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审核,确保工程安全按期完工。这次组立的几基500千伏铁塔,塔材粗,分量大,并且都位于山顶,空间非常狭小,加之四只塔腿不在一个平面,最大高度差竟达到6米,给扒杆的竖立带来了极大困难。刘新平、候晓明、杨庆华等召集队里的新进大学生员工们,群策群力,研究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好学勤思的青年党员沈超、纪航、朱春晖等经过几日的细心观察、虚心求教,学到了不少老法师们的宝贵经验。这次,他们提出了采用悬浮扒杆外拉线形式组立杆塔,对扳线选择改变原有地笼桩,采用平原地区很少采用的炮弹桩。在线路技术专家刘新平的指点下,青年员工经过两昼夜的艰苦奋战,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图纸分析、材料选择、措施编写,最终确定了完整成熟的施工方案,成功在山顶地区的岩石硬土上立桩成功,并且比预计工期提前了2天。
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用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硬汉作风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用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成为抗冰抢险增援队的核心力量,时刻成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增援队员们的贴心战友
刚来到浙江抢险现场时,由于当地条件的限制,工作的艰辛程度远远超过了许多队员的想象:睡觉的屋子是漏风的,被子被褥一时也供应不足;每天早晨上山天黑才能下山,一天只能靠干粮充饥;每天的衣服被汗浸的,湿了干、干了再湿,一个礼拜就洗了一回澡;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生活……不久,个别队员开始有了一些想法。临时党支部成员获知后,立即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以党小组为单位,做队员们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不退缩、不放弃!
与此同时,临时党支部不断联系后方物资公司,补充和丰富前线将士的物品补给;党员们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战地上不断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党员的动人故事。杨庆华每天早晨5点钟天还没亮,就起床给大伙准备早饭,老父亲病重住院了,他白天全心投入指挥现场工作,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打个电话回家询问一下老父亲的病情;候晓明特意买来了扑克和象棋,丰富队员们的业余生活。他基本每天都要到三基杆塔施工现场亲自察看工程进度,指导现场施工安全措施的执行,一天下来,光山路就要爬十余公里,十天不到,那双崭新的运动鞋硬是被穿得开了一个大口。也许是白天太过辛劳,晚上躺下只要2分钟,他那均匀的呼噜声就会按时传出;汪克萃在抢运塔材中扭伤了老腰伤,夜里彻夜难绵,可他愣是没吭声,贴了膏药,坚持战斗,直到大伙总是发现他长时间都腰板挺得直直的,连坐的姿态都不正常时,才发现他受伤了。当腰伤略有好转,他又抢着负责起了整个支援队的后勤保障;青年党员们拿出了买电脑的经验去买菜,用记忆中的概率来估价,当双手提满各样用品走在回营地的路上,颇有英雄荣归的感觉。
真是一名党员一面旗。现在,抗冰抢险支援队来到一线已经两个星期了,工作进度超过了计划安排,工程质量优良,在提前完成了首批三基铁塔的重建工作后,又超额完成了第四基铁塔的组立,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因为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已经用他们的言行感染了所有支援队成员们。由于天天都要负重登山,大家每天都要流许多汗,山顶的风又特别大,回基地无法好好洗个热水澡,很多队员都感冒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每一个队员都在努力坚持着,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退缩。两名队员在抗冰一线郑重地递上了入党申请书。这个有12名党员的临时党支部凝聚起全体支援队队员们,让党旗在坚固的堡垒上始终高高地飘扬。
在抗冰抢险一线,有这样一句令人动容的话:“铁塔倒了、电杆倒了,高高飘扬的党旗不能倒;导线断了、横旦断了,党组织的关爱不会断!”元宵节当晚,市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贺锡强等领导特意来到一线驻地,和支援队员们过了一个暖意融融的元宵节,贺书记亲切地勉励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和支援队员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一番话语给了大家莫大的动力,当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浙江主网力争3月7日竣工,确保3月8日受损电网全面恢复运行后,按照上级公司统一部署,支援队在已经超前完成预定和追加工作的基础上,再次接受奔赴武义安装龙瓯线37、38号塔附件的艰巨任务,协同送变电工程公司按期完成所有抢险工作,支援队欣然受命。如今,所有支援队成员仍然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继续奋战在浙南的大山深处,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临时党支部的所有党员在抗冰救灾这块试金石面前,用自己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企业的最初誓言,在浙南山区渺无人烟的大山深处,使塔尖上鲜红的党旗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