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连续半个多月的灾害性气候,浙江电网覆冰严重,设备损坏严重,造成其主网与外网的联络通道先后中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月4日,接到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增援命令后,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委派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薛栋、封根喜担任正、副指挥,组成近千人的突击队奔赴浙江电网抗灾抢险,负责浙江金华琅琊、武义地区4条受损线路、18基倒塔重建、近20公里架线的抢修任务。从大年初四(2月10日)起,他俩和抗灾抢修突击队队员一起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克服急、难、险、重等困难,经过28天的“浴雪”奋战,于3月8日圆满完成了4条500千伏线路的恢复重建任务。

挑战自我的指挥官——薛栋 在上海送变电公司参加浙江电网500千伏主网架恢复重建工程的众多可歌可泣人物中,项目总指挥、副总经理薛栋从2月10月进场以来,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一座座无路的山头不知上下了多少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在前,忘我拚搏的精神在他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他是送变电公司无数冲锋陷阵在前线的将士集中体现。
在每一个项目部都能看到挂在醒目地方的抗灾重建主架构图,在最上面的是总指挥薛栋,这就意味着整个工程他不仅想得最多,尤其是肩头上的担子更重。
浙江主网架恢复重建工程,工期五十天。2月8日,现场勘察后大家一致认为工程量至少三个月。好在“国家电网”是强大后盾,浙江各级政府通力支持。2月10日,薛栋领命,率突击队1000人奔赴浙江抗灾重建一线。然而,在抗灾抢险期间,缩短工期的命令下达了四次。向来有儒将气质的薛栋也沉不住气了,武义、琅琊、金华,他不停地奔波,汇报协调进度、商定落实节点、对付克服困难。薛栋此时最大的本领是与自己过不去,实时了解所有点上进展情况,不断编排工程进度,每日零点之前一定向华东总指挥部汇报。他与自己斗智斗勇,挑战自身体力与心智。
走在路上,他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只有在工程现场,他的身上才突然迸发出一种光彩,吸引着很多人,包括他的同事。3月1日,第五次紧急通知,工期再次提前,3月7日务期必成,这就意味着工程整整提前了一半,且在这节骨眼上。望着好些站着就是干活,坐下就会睡着的员工,薛栋说,他只想哭。但是,一线员工看着总指挥每天爬上爬下,他们吐出这几个字:我们拼了。 工期的压缩不是蛮干出来的,也不是薛栋整天想破脑袋调整出来的,打破常规是推进工期往前赶的重要砝码。
眼看着塔材不可能从难以攀爬的悬崖绝壁准点运上,薛栋与领导商量后决定找人建索道,正巧找到了原来建这条线路时的同样的索道公司,这家公司的经理自己也大吃一惊,原来他们用了四十天建成的,在送变电全力支持下,此次从准备到建成用了十天,“弹药”生命补给线保证了工期按要求进行;还有,在张力场,三台张力机同时放线,这在送变电历史上也绝无仅有。一个滑轮四根线,三台机器就是十二条线,稍有分神,指挥不当,电线穿错一根,全功尽弃。他们就是这样,薛栋最后拍板承受巨大压力,技能型员工具体操作,一项项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在上海送变电公司都成了可能。

冲锋陷阵的好干部——封根喜
封根喜是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送电分公司主持工作的副经理,参建的线路工程涉及城市、农村、平原、山区各种地形。曾获2004年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在上海电力系统赫赫有名。这次,他担任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参加华东电网500千伏线路恢复重建工程的项目副总指挥,驻守金华琅琊地区,负责500千伏双信线、安龙线2条线路的架线和10基铁塔拆旧建新工作。在此之前,他参加过湖北、广西等多项山区线路施工工作,但这次琅琊地区的工程山坡最陡、山路最险且工期最短。参加抗冰抢险的每一天,封根喜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工作。他不仅要作出科学的统筹安排,确保工期能踏准节点往前赶,而且要在工程遇到困难时,迅速作出判断并组织队伍去克服。
双信线、安龙线需要跨越水库,大量钢构件、工器具和大型设备无法进去,封根喜就带领项目部利用原架空铁塔的通道,架设了1.5公里的架空索道,难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绕远路的结果却使原本2公里的放线距离一下子增加到7公里。但是确保抢险施工节点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时间紧迫、工期紧缩,项目部全体人员不得不打破常规,连续加班加点。那些日子,封根喜每天最多睡4、5个小时,整天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工程,一天晚上11点,在体力严重透支情况下,他实在无法入睡,只有打电话给妻子以释放压力,有时5点起床电话那头得妻子会耐心倾听他的感受,电话过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3月1日下午,封根喜收到了“关于浙江电网恢复重建工期调整紧急通知” ,得知工程竣工节点又提前到了3月7日,第一时间,封根喜就开始琢磨着如何调整工作。这样的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在抢险的紧要关头,封根喜每天在海拔500多米高的山头上现场指挥立塔。每个山头都几乎要徒手爬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到,项目部根本无法把午饭及时送到每个点上。送饭的师傅就利用运送材料的索道把饭送到施工点上。1.5公里长的索道,运饭到最高的69号塔需要1小时,中午11点,索道运件处虽然阳光照得都让人出汗,但山上温度还是挺低,有时午饭在索道上运送时被山间的寒风吹过,加之封根喜必须在手中的工作告一段落才吃饭,那往往已是2个小时以后了,保温饭盒中的饭菜早已变成冷冰冰的了。参加抗冰抢险以来,中午11点送的午饭封根喜直到下午4点才能吃上。
事后问封根喜参加这次抢险工程苦不苦,他笑着说:“谁叫我们是线路工呢?”这位上海送变电公司线路施工的专家说:“在这次严峻的条件下,我们的队伍又一次经受了考验,我们的队伍拼出了极限、拼出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