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专题 > 稿件
上海高桥石化党委:开展廉政风险识别 积极实施阳光操作
2009年2月18日 14:37
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纪工委   

  高桥石化是我国第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大型经济联合体,已基本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石化产品出口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是中国石化系统的骨干生产企业、上海市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远销欧美和非洲,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是上海市出口创汇骨干企业。主要炼油产品产能、质量居国内前列,DCP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商,销量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在公司发展进程中,公司历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公司总体工作规划,与企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干部职工廉洁从业。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公司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新途径新方法。2008年,公司在深入分析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现状的情况下,在全系统开展了“廉政风险识别”活动,对于降低企业廉政风险,建立廉情预警预防机制,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提高认识,明确廉政风险识别目的意义,有效发挥廉政风险的预警作用。

  加强制度建设,在构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中,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企业资产流失的关键。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对照现实,我们都会发现,制度缺失就容易导致权力腐败;制度意识淡薄就会使一些人走向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

  公司开展廉政风险识别,就是立足于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廉情预警机制,采用自下而上、问计于民的形式,发动干部职工寻找廉政风险、提出对策措施,积极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建立和完善制度,并着力在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和可执行性上下功夫,提高制度的生命力、号召力,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障作用,努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公司将“廉政风险识别”贯穿于“抓源头、促清廉”主题活动始终,通过广泛学习宣传,认知廉政风险的含义和危害,明确开展识别风险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化教育,提高防范廉政风险的能力,健全“不愿腐败”的教育自律机制,为开展好廉政风险识别活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关口前移,分析识别廉政风险,有效调动干部职工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司在“廉政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将工作中掌握的权力更大、可支配的资源更多、对外交往更频繁的可能发生廉政风险行为的岗位人员,作为活动的重点参与对象。

  公司主管以上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共计904人通过“找风险、定措施、堵漏洞”方式,对各自所处的岗位流程和工作环节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本岗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填写好《廉政风险识别表》,交部门领导审阅。各部门和党支部严格把关,结合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对象自己找不准,就相互找,有的事业部还发动党风廉政监督员帮助找。这样,每个岗位、程序上的廉政风险点就一一被列出,包括关键环节缺制衡、责任未划清、制度不完善等管理的“空挡”或者“灰色地带”,为开展防范管理打下基础。据统计,各单位累计识别廉政风险1003条。

  三、源头治理,加强廉政风险控制,有效推进企业惩防体系制度建设。

  识别和查找廉政风险只是源头治理的第一步,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根据找出来的风险,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减少腐败机会,保护干部,才是目的所在。针对识别出的廉政风险,参与对象和部门自下而上地提出建议对策共计1285条,经过各单位纪委的梳理和公司纪委的综合分析,将这些风险和建议分门别类归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三大类”,共计85条廉政风险,制定相应整改措施139条,并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寻找从源头上治理的办法,着力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公司对《“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议事内容、规范了决策程序、强化了内部监督。规定凡涉及“三重一大”和《内控制度》中规定须经办公会集体讨论的事项,必须按照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形成有效制约和有序运行的机制。同时,制度更加强调了“填写预阅表”这一程序,要求凡属于“三重一大”事宜,在提交党委会或经理办公会集体讨论前,应由职能部门书面提出申请,填写“‘三重一大’预阅表”,提前3~5天送达应参加会议成员传阅,以便与会人员了解、咨询和调查研究,经分管领导和党政主要领导签批,方能纳入会议议程,除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公司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修订了《检维修管理制度》的招标、议标、评标相关条款;完善了《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客户管理和价格管理相关条款;制定了涵盖财务、废旧物资处置、工程建设、进口原油代理、资本支出、自销产品销售、一般物资采购供应等7项业务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结合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集团公司《实施办法》,公司制定了《实施细则》,特别凸现了5年中公司制度建设的内容。如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完善《内控手册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四、强化执行,积极实施阳光操作,有效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

  要实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的有效机制,关键在于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制度的效力,大力实施阳光操作,最大程度地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保障廉政风险降低到最低。

  2008年,公司还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业务公开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公司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从检维修项目管理入手,推行了“施工工作量签证公示”和“公开检维修项目外委发包招投标结果信息”,增加经营管理环节运作的透明度,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积极打造“阳光工程”。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报损的监督管理力度,推行了“应收账款报损情况公示”,即在应收账款所在单位内部公示相关情况。公司还完善了领导干部考察提任两次公示等规定,加强了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权力运行的制约,强化了规范操作,推进了企业内部管理。公司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加大网上物资采购力度。使订单提报、询价、报价等重要环节全程在案,通过为监察审计部门开通网上监控通道,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控。公司在供应销售等重点业务部门、关键岗位,探索实施岗位定期轮岗的制度,通过跨部门交流、AB岗交叉轮换,实现部门、岗位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制衡。目前,施工工作量签证公示已在各事业部推行,张贴在检维修项目所在车间的操作室或会议室;全年通过内联网公开检维修项目外委发包招投标信息10次;全年进行应收帐款报损公示4批,涉及金额1577万元;全年通过网上招投标方式进行物资采购涉及金额648万元。

  五、跟踪督查,优化风险防范管理,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有序。

  廉政风险识别活动,从分析识别—堵漏建制—强化执行—监督检查—再分析识别,是一个循环推进的闭环。而监督检查环节是检验措施实施效果,分析遗留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固化有效经验,提出新的目标措施,不断优化和促进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公司通过效能监察和专项监督检查为有效载体和手段,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各项制度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一是以效能监察为载体,加强制度执行的跟踪督查。将监督融入生产经营活动,抓住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和资产处置、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明确效能监察重要监察点,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监督,对每个项目进行一次月度跟踪检查,全年共计检查66次,发出《跟踪监督检查情况反馈表》100份,提出意见和建议45条,发出《整改落实情况检查表》29张。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和项目监督,规范开展效能监察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避免经济损失4107.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5.7万元。二是以专项监督检查为手段,加强制度执行的跟踪督查。按照“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纪委监察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围绕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工作难点,发挥过程监督的职能,加强对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求通过一项专项监督检查,规范一类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2008年开展了炼油化工自销产品仓储管理、经理特批中小修项目管理、公司新建2×5.5万吨/年硫磺回收联合装置环保项目防腐材料使用情况等8项监督检查。通过8项专项监督检查,共计发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40项,提出整改建议27条。

  高桥石化通过开展“廉政风险识别”,有效发挥了廉政风险的预警作用,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拓展了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从业的意识,有效推进了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有序。

  新的一年,高桥石化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线,进一步落实《工作规划》;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推进业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力推进公司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