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工作 > 稿件
市工商局静安分局曹家渡工商所精神文明建设纪事
2007年10月31日 15:07
来源: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7年,工商静安分局曹家渡工商所在分局党委、局长室的统一领导下,努力践行“三四四三” 共同语言, 讲奉献、促和谐、抓效能、聚人心、鼓干劲、促工作,推动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新的气象。 


    人心聚

    党支部积极贯彻市局、分局“人人有空间”的用人导向,在工商所平凡岗位上,为每一名干部搭建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舞台,用集体温暖感召人,用真诚交流沟通人,用身边典型激励人,使每位生活工作在曹家渡所的干部深切感受到:哪怕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细小的亮点,都会被捕捉、被挖掘、被放大;每一个平凡的岗位,每一天平凡的工作,都在彰显着曹家渡所的团队精神、都在汇聚着曹家渡所的团队文化。

    调整换岗的干部,在曹家渡所定位了崭新的坐标。2006年底,分局对部分干部的岗位进行了轮换调整,过去的“熟面孔”,成了今天的“新同事”。党支部及时加强与这些干部的沟通,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根据他们的能力特长安排合适的岗位,为他们找到新的坐标和起点。干部龚纪伟年纪不大,却是有着16年工龄的“老工商”了,调入曹家渡所后被充实到办案组,每天早晨8点刚过,准能看见他端坐在办公桌前,而因办案工作需要,有时超过下午1点还不见他吃午饭,凭着一股认真扎实的劲头,赢得了全所上下一致的好评。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在曹家渡所保持了工作的激情。党支部注意依靠老同志的经验,在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中,经常向他们取经问计,同时对他们一视同仁地交任务、压担子,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所里几名老同志非但没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反而保持了一贯认真的作风,积极负责,勇挑重担,主动请缨为所领导班子分忧解难,为所内其他干部作出了表率。

    新进的大学生干部,在曹家渡所找到了家庭的温暖。祖籍山东的大学生黄诚去年成为曹家渡所的一员,小伙子在上海举目无亲,支部和所里干部们像家长和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他。没有住处,支部为他联系租下了一套便宜实惠的房子;没有锅灶,所里免费为他提供一顿晚餐;春节回家,同志们设法帮他购买到一张紧张的回程票。几个月下来,黄诚迅速地融入了团队,踏实安心地工作着,小伙子质朴地说:“有幸来到曹家渡所这个工商大家庭,得到支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自己唯有用真才实学,为这个集体多作贡献。”

    干劲足

    分局工作会议为曹家渡所的精神文明建设吹响了号角,围绕着新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所里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与干劲,令人为之动容、为之动情。

    为了开展好与兄弟分局同志的工作交流,所里的干部加班到深夜2点,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PPT稿件;春节值班任务下达后,所里的干部顾大局、识大体,自告奋勇、连续作战;为办好一个案子,所里的干部细小线索不放过,彻夜查帐作笔录。每一名干部都是兢兢业业,时时为所里建设着想,处处以工作大局为重,促进了年度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近期,辖区一协保失业人员因双亲患有尿毒症、脑中风等多种疾病,决定自找生存机会,利用所住房屋开设烟杂买卖并申请个体营业执照。因其房屋无法办理“居改非”手续,该申请人举家往返于区政府与街道相关部门之间。当他们来到曹家渡所时,情绪很不稳定,流露出自残的倾向。当时干部蒋凤根正在窗口负责接待,他没有推诿,没有退缩,更没有丧失原则一味迁就,而是凭借从事个体注册登记多年的经验,耐心宣传政策,缓和疏导对方的情绪,并及时将情况向所长室汇报,为迅即掌控事态争取了时间。所班子从关注服务民生的角度,主动跨前一步,积极展开协调,促成街道出面牵头,做好安置与稳定工作,有效地化解了这起可能引发的激烈矛盾,在群众中树立了工商部门依法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口碑。

    齐步走

    新年依始,曹家渡所党支部组织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分局年度工作会议精神,静下心来梳理工作思路,使每位干部思想认识得到了高度统一,更加坚定了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所内各项工作“齐步走”,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一是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日常监管工作之中,努力实现与市场整规、消保维权等工作的无缝衔接,立足本职,跨前一步,树立人民群众和社区政府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形象。

    二是依据分局《工商所业务工作考评细则》和等级工商所队伍、内务的最高标准,夯实管理基础,逐步形成具有借鉴以及使用指导意义的操作范例,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流程再造,使重点工作与特色性工作的先发效应不断涌现。

    三是多角度拓展干部的监管能力,用形成的操作范例雏形,分层次提升干部监管实战能力,为敏锐应对辖区突发事件打牢基础,将突发或不可遇见的危机,转化为展现工商人有作为和有能力的契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