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两会 > 两会话题 > 稿件
机构精简效率更高 上海代表委员看部制改革后职能变化
2008年3月14日 14:26
来源:劳动报   选稿:上海市经济工作党委党群工作处

  “我关注的是‘药监局并入卫生部’这一条。”来自医疗界的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蔡威委员告诉记者,今天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不像之前预料的“大刀阔斧”,但还是体现了机构精简的特点。

  食品安全监管将更迅捷

  “方案写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这不仅反映出新卫生部的职能,也折射出现有问题。其实,国家药监局是在1998年机构改革时由卫生部划分出去的部门。”蔡威表示,现在处理食品突发事件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食药监和卫生常常在协调上就要花很长时间,反而耽误了正事。

  他认为,医疗卫生是整个政府的责任,对卫生系统职能进行适当整合,必将有利于医药事业发展。“大卫生部”之后,基本药品目录建立也不用再先后征询两个部门的意见,这个方面的建立速度将全面提高。

  蔡威告诉记者,“在方案正式公布后,改制后的部门办事效率是否能有明显提高?是不是有更多中央集权‘下放’到地方?这是我下一步更为关注的问题。”

  工业化信息化更融合

  作为上海信息委副主任,邵志清代表对于这次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态度十分鲜明:这样的行政改革,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很有促进作用。

  “其实将工业与信息化合并,是可以预见的。”邵志清代表说,十六大提出,要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而到十七大时,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考虑,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根据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精神,地方组织机构合并不搞“一刀切”,因为各地情况并不相同。但放到上海的环境中来看,市委早就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抓住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机遇,加快自身产业战略升级,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邵志清代表认为,此次大部制改革正可以提升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的含量,大大促进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