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两会 > 两会话题 > 稿件
全国人大代表、市经委副主任金兴明感受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2008年3月26日 15:13
来源:上海市经委  作者:金兴明  

民主开放、民生和谐——感受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2008年3月,作为上海经济工业党委系统的一名新任全国人大代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当走进人民大会堂,面对着庄严的国徽和五星红旗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崇高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人民赋予了我们崇高的权力,同时也对我们寄予了莫大的厚望,我深深感到唯有真实地代表了人民,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开放、民生和谐的氛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民主之风浓厚。首先,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院”工作报告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时,每位代表都能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对报告和文件的修改意见、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建议、对“一府两院”工作的评价等,并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反馈。其次,会上围绕着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辩论经媒体传播后更是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形成双向的乃至多向的思想交锋。第三,本届人大代表结构得到优化,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一线工人代表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增加了70%以上,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彰显了民主的含义。特别是三位农民工代表首次当选,可以说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在我国当前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农民工是特别受关注的特殊社会阶层。第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差额比例从十届的5%提高到十一届的7%,差额数由7名增加到12名,对候选人的酝酿由各代表团充分发表意见,这也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的重要表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大会开放透明。大会的各项议程、专题、热点讨论全方位向媒体开放,就连选举唱票时也允许媒体对大会进行报道,得票情况实时向社会公布,开放程度前所未有。据有关统计,参加这次大会新闻报道的中外记者人数达3100多人,各种记者招待会、代表团集体采访、专题采访达80多场,均创下历年来的新高。上海各媒体派出随团记者达55人,大会各项议题和代表团审议情况随时得到充分报道。几乎所有的讨论会都允许记者录像录音,大多数代表都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我们上海团的农民工代表朱雪芹先后接受了几十次采访,我主持的小组讨论被东方网实况转播,我也曾被中央电视台随机采访并现场直播。

  民生得以高度重视。民生是本次会议的关键和常用词汇。改善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建设,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了从党的主张到国家意志的转化,并形成了社会共识。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部署改善民生工作,措施非常具体,从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到公益性质场馆免费开放,从增加教育、卫生事业、社会保障体系、廉租房建设的投入到三农建设、司法公正、生态保护、就业、分配等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有新的举措,描绘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蓝图。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涉及民生的部门职能得到了显著加强。温家宝总理说,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2008年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人大、政协、政府、司法的工作重点。

  会议期间,胡锦涛、吴邦国、习近平等党中央领导十分关心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情况和上海的发展,充分肯定了上海的工作、上海的干部以及上海在全国的地位、作用,同时也对上海寄予了厚望,希望上海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极大鼓舞了与会的上海代表,身为其中的一分子,我将积极传达、贯彻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竭尽努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