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委员新责任——上海医工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侯惠民 |
2008年3月27日 10:23 来源:上海市医药工业研究院 作者:侯惠民 |
|

三月的北京,和风轻畅,世界和中国在聚焦北京,聚焦两会,虽然已经是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但我却深感责任重大。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两会,可以说是“内容切实,气氛热烈,非常成功”!因为是连任的老委员,作为亲历者,对政协五年来的工作应该说还是比较了解,特别是十届政协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家谋大局、出良策、建真言,使政协工作呈现出了生动的局面,政协主席贾庆林对五年政协工作的总结,大家十分认同。全体政协委员还列席了人大的几次大会,印象最深刻的是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实朴素,实事求是,不空谈成绩,不回避问题,对今年工作所提的八个方面都十分明晰,这个报告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能管用”方面很有特点。
这次参会感触很多,我觉得,一是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关注,拿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办法,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二是代表层面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政协代表中不仅有社会各阶层的代表,而且新面孔多,年龄结构也更趋向年轻化。仅以我所在的无党派人士小组为例, 60多名委员中老委员仅剩一半。三是民主的氛围更浓了,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坦诚建言,我们在小组讨论时委员与委员之间也会形成争论,这次有同志提出“有争论也是团结的大会”,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政协是一个大的平台,发挥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作用,委员首先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时分在医卫组,后来就分在无党派人士组,行业的面宽了,使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委员,有想法,有观点,有冲劲。我是从事了四十多年药物制剂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也是制药业的一员,感觉到有责任为制药产业的发展鼓与呼。我在小组中也谈到,这几年走了国内不少地方,看了很多的科研机构,面貌改观很大,包括我们国家药物制剂工程中心,很多的硬件设备很不错,国外的同行来参观也认同,说明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投入大量的资金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接下去怎么走,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要推进,需要我们在政策上、机制上、人才队伍建设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赴京前,我还作了不少调研,准备了两份提案。一是《关于改善中央企业序列转制科研院所创新条件》,呼吁国家重视具有悠久科研传统、国家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培育、曾为全国的科研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17家中央企业序列内转制科研院所在国家科研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国家能继续给予优惠政策的扶持和支援,并为其技术创新创造条件。二是《呼吁政府扶植、支持令人忧虑的我国医药工业》,希望制定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引导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建立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为国家提供药品战略储备。同时对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提供政策倾斜和产业扶持,建立与市场结合的定价机制,保证国内制药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振兴民族医药工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