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生活,因为它们更美好 5年提交议案逾百、书面意见3071件
5年,弹指一挥间。但对全体市十二届人大代表来说,一份记忆弥足珍贵:过去5年,代表们共提交议案102件,提交书面意见3071件。
透过这些数字,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代表们5年来为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而奔走呼吁、仗义执言的身影。正是代表们手中的笔,最真实地记录了百姓心底的呼声;正是代表们递交的一份份议案和书面意见,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百姓吃得放心,代表才能安心
书面意见回放:买回的黄鱼干竟然能够“毒死”苍蝇———2004年,发生在自家厨房的这一幕,让市人大代表张文荣深感震惊。联想到平日里不时从媒体上获悉的假奶粉、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张文荣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
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百姓如果吃得不放心,当代表又怎能安心?在张文荣的带领下,一个长达6个月的食品安全状况调查由此展开。在半年的时间里,张文荣和他的同事们走访了全市15个区约600个菜市场、商场、摊点,暗访了数千种食品。对于发现的问题,他们不仅有文字记录,而且有现场照片和检测数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份长达64页的《关于上海市食品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最终完成。
2005年的“两会”上,张文荣代表就食品安全话题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在书面意见中,张文荣建议,要切实加大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的立法力度,从法制上确保这项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长久化轨道;建议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加大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管理、监督、处罚的力度,严惩制作、流通、兜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分子。
记者追踪:在2005年的市人代会上,张文荣代表手中这份图文并茂、数据翔实的书面意见很快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监督,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认真履行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职责,不断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如在肉类食品监管方面,政府将肉类食品的监管模式由以往分段监管转变为按品种全过程综合监管,增强了监管的综合性;在饮用净水监管方面,明确了由市卫生局承担现制现售水监管职责,消除了监管上的空白;在大卖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市食品药品监管、经委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超市食品卫生管理通告》等管理制度,加强了日常巡查,督促大卖场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代表感言(张文荣):自从当选人大代表后,我格外珍惜这个为人民群众、为社会尽职尽责的机会。从当选代表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尽到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并给自己立下规矩:要真心诚意为老百姓说话,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关注百姓出行难、呼吁解决垃圾信息、心系大学生就业……5年中,在书写每一份议案、书面意见之前,我都坚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以确保能够真实反映百姓呼声。
5年来,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定要以自己的言行为老百姓讲话。不仅要关心和力促解决各种民生问题,还要成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这样才能无愧于选民的期望,无愧于人大代表这个光荣称号。
燃气账单取消2年保存期
书面意见回放:“燃气费交付后,本单请保存2年”———冲着燃气缴费单背面这句“逗留”多年的提示,许多市民在付清了上月的燃气费用后,还得将账单在自家抽屉里锁上两年。眼看着抽屉里的账单越积越多,保存是负担,扔了怕麻烦,这小小的燃气账单让不少市民左右为难。
2007年9月,市人大代表朱如安提交书面意见,建议取消燃气账单2年保存期。朱如安提出,如今燃气付费方式有银行自动转账、IC卡预付费等多种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障了数据长期存放的安全性。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的燃气公司,随时可以通过数据库了解每位用户的缴费信息,为取消“2年保存期”这一条款提供了技术支持。
“2年保存期———燃气公司这一单方面要求,有损消费者的权益。”朱如安说,如今房屋买卖很普遍,如果在过户、销户、迁户、拆换气表的过程中,底根数据一旦出错或没有及时地更正、更新,难道新住户还要承担入住起倒退2年内任何时间的支付责任吗?
“取消一个不合理提示,满意一大批市民,何乐而不为?”朱如安建议,如果燃气公司发现用户未及时缴费,可以通过账单提示、电话催款、上门催款等多种方式予以及时提醒。用户付费后,燃气账单保留3个月即可。“燃气账单要保存2年”———这个燃气公司强加给消费者的“责任期限”完全可以缩短。
记者追踪:一份代表书面意见促使了本市燃气账单的“变脸”。2007年11月,市燃气管理处正式答复朱如安代表:依照代表书面意见,燃气管理企业要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意识,至2007年11月,全市所有700万份燃气账单,都取消了“2年保存期”的说法。之后不久,燃气公司再推便民服务举措,新的《燃气服务收费手册(居民用户部分)》中,19个原收费项目被取消。
代表感言(朱如安):取消煤气账单2年保存期,细节上的一个小小变化,体现了垄断性行业适应社会发展而迈出的一小步。推动更多的行业从“偏重管理”转向“关注服务”,让“这一小步”带来更多的社会进步,需要人大代表坚守为民履职的理念,持之以恒地努力。
在五年的履职过程中,我始终把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信任和期盼放在首位。群众是天、是地,天地之大、天地之重驱使我要任其事、胜其责、尽其能。尽可能多地与群众交流,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努力当好人民群众忠实的代言人。
为养老机构系上“保险带”
书面意见回放:人大代表李传福对养老事业情有独钟。2007年,李传福代表提交了一份名为“建立养老机构公众责任保险制度”的书面意见。他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有500多家养老机构,随着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越来越多,老人在养老院中的意外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
“目前,本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接近80岁,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占一半以上。”李传福告诉记者,2006年,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曾委托专门机构做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85家机构中,有近三成机构在2001年至2005年中发生过一起老年人意外伤害事件。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一些养老机构往往不敢随意让老人到室外活动,而被限制了“活动自由”的老人对此也感到不满意。
李传福说:“在加强管理,做足事前防范的同时,本市应当建立养老机构公众责任保险制度,以健全事后补偿机制。”为此,他在书面意见中建议,由政府和商业机构联系,根据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公众责任险种,以保障本市养老事业和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记者追踪:记者了解到,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上海将积极应对养老福利方面的挑战,努力学习国内外养老福利服务方面的有益经验。“十一五”期间,本市将在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商业保险化解服务风险的道路。一方面在全市社区推广面向老年人的“银发无忧”意外保险,对低收入老年人给予资助;另一方面在几个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之上,在全市养老机构全面推行养老机构意外责任险,通过政府补一点、机构出一点的办法,规避养老机构服务风险。
代表感言(李传福):5年里,我所提的书面意见几乎件件都与养老有关;5年里,我也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不少建议被政府采纳落实,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在不断加大。
人大代表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殷期望。5年的履职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人大代表应当时刻牢记责任,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全面真实地反映百姓的心声,为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奔走疾呼,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代表的职责,无愧于人大代表的称号。
公建配套学校“一个不能少”
书面意见回放:搬了新房子,附近却没有学校,孩子上学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上学难”,2003年,市人大代表孙雪芬向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书面意见,反映本市部分住宅小区公建配套学校数量不足,标准偏低,建造滞后等情况,直接导致许多学生无法享受应有的教育资源。
孙雪芬建议,市政府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和管理,使住宅建设和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要改进配套资金的使用方法,调整学校建设标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配置到位。
这份书面意见,得到了10位市人大代表的联名附议。
记者追踪:5年来,全市大基地建设中36所缺配学校的建设,被列为市人大重点跟踪督办件之一。
孙雪芬代表递交出面意见后,市政府从2004年起设立了“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建委、财政、教委、发改委、规划和房地局等相关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还特别邀请来自教育一线的市人大代表参与。联席会议不仅讨论了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还将话题延伸到了社会事业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不久后,根据市政府的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规定》,其中明确:新建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配套设施应具备居民入住的基本条件,并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方可交付使用。
至2006年底,本市绝大部分学校建设任务已完成,仅剩下因为“历史原因”而无法完成的上南十街坊规划公建配套学校建设项目。2007年6月,市教委牵头召开浦东新区、黄浦区两区协调会,要求尽快完成这个地块的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进展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向社会公示。
如今,全市的36所公建缺配学校,已经全部配齐。
代表感言(孙雪芬):教育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是不可流失的资源、是需要保护的资源,因而,我积极呼吁各级政府部门都要重视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应有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在和群众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一个家庭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都不同,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对政府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人大的角度来说,这都需要不断调查,研究群众的需求状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投入真情去体会对方的感受。
让居民告别“以棉塞耳”日子
书面意见回放:作为市政重大工程的中环线,在建设中得到沿线居民的积极支持。但自中环线西段通车后,家住仙霞路750弄虹仙小区的100多户居民却一度饱受往来车流所带来的噪音、废气和光污染等困扰,不少居民甚至“以棉塞耳”度日,苦不堪言。
2006年7月,市人大代表刘正东与长宁区仙霞街道人大代表组联系中,得知了虹仙小区居民的境况。于是,刘正东向市人大提交了《关于解决中环线(西段)噪音、光污染、废气等扰民问题的意见》,并以此为基础将诸多“扰民”问题作为履职关注议题,联合市人大代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主编江小青,共同起草了题为《尽快妥善解决中环线(西段)噪音等扰民问题》的书面意见。
记者追踪:如今,很多家住虹仙小区的居民家里,都已经装上了专门用于阻挡来自中环线噪音和光污染的隔音窗和遮光窗帘。这是有关部门为解决中环线西段扰民问题而采取的切实举措。回忆起这件往事,很多居民都念念不忘,念叨着要感谢刘正东和江小青两位代表。
原来,自《尽快妥善解决中环线(西段)噪音等扰民问题》的书面意见递交至市人大后,该书面意见在办理过程中还经历了“一波三折”:2006年11月,有关职能部门向刘正东代表交出了一份对书面意见的办理回复报告。这份报告认为,居民反映的情况需要作环境评估,而环境评估需要运营一段时间后方能进行;路灯不能再降低照明度了,不然满足不了安全行车的要求;改变灯罩形状则又会影响整体景观,并增加养护难度……对于这份回复的办理结果,刘正东认为相关部门推诿迹象明显,于是大胆地说了“不”。不久后,第二份答复报告再次交到了刘正东等代表的手中,承诺将通过采取安装声屏障、更换路面窨井盖等措施,逐一解决各类扰民问题。
然而,直至2007年3月,有关部门除更换路面窨井盖外,其他措施迟迟没有动静。对此,刘正东等市人大代表再次据理力争,要求中环线有关职能部门尽快遵照承诺,实施环境评估,在中环线西段地面主线安装220米声屏障,并按照时间节点为居民安装隔音窗和遮光窗帘。
正是在市人大代表的一再坚持和监督下,身处噪音和光污染“重灾区”的居民的生活环境才得以改善。
代表感言(刘正东):我深深地感到,“人大代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因为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要反映人民的呼声、反映民情,更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通过自己的代言,努力转化为政府的工作和行动。为此,代表必须有主动的履职意识,其主要体现在处理、反映老百姓关注的具体问题过程中。代表要经常主动地思考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多从代表人民群众、代表大多数人、代表弱势群体的角度来思索。身为一名律师,我可以发挥我的法律专长进行参政议政,通过人大代表这一途径,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我们社会的民主与法律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
出租车扬招点功能日渐恢复
书面意见回放:如今,在徐家汇商圈,打车去出租车扬招点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白天车等人,晚上人等车”,很多人这样形容徐家汇商圈有序的扬招氛围。但就在此前的一年,有一位市人大代表却就闲置路边的出租车扬招点一事,与有关部门较过真。
从2004年起,散布在全市1000多处的扬招点全部被改为大型框架灯箱,占用了稀缺的路面资源,却“不做扬招做广告”。为此,市人大代表厉明于去年年初递交了《建议尽快解决出租车扬招点闲置问题》的书面意见。
记者追踪:自厉明提出“尽快解决出租车扬招点闲置”的书面意见后,有关部门进行了答复。市交通局认为,扬招点没有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是在全市范围内设置的数量过少,故打算再新增2000个。
对于这样的答复结果,厉明表示“不满意”。在厉明看来,要让扬招点发挥应有的功效,必须同时考虑两点:一是扬招点的布局要合理;二是必须改变乘客随意叫车、“的哥”随意停车的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定点扬招”的氛围。此外,闲置的路边扬招点,违反了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对城市道路管理要实行更加严格措施的基本原则。由此,厉明认为,闲置的扬招点应该拆除。
市交通局对此作了专题研究,在排摸梳理的基础上,于去年9月底拆除了159个不发挥作用的扬招点。与此同时,结合徐家汇商圈的交通综合改造,全新的12个出租车扬招点闪亮登场。新“上岗”的扬招点外形醒目又简洁,没有为广告留空位,使用效果却很好,受到了很多市民的欢迎。待徐家汇商圈试点成熟后,将在全市商业区推广这一扬招模式。
代表感言(厉明):自2003年初我当选为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努力按照代表法的要求,结合律师工作实践和上海社会的实际,认真分析社会问题,多角度听取民意,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起草准备议案和书面意见。我领衔提出的代表议案,多为涉及加强立法、完善地方性法规等内容,受到市有关方面的关注。我希望,通过执行代表职务,为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尽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