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眸党建网 > 央企快讯 > 稿件
毛里塔尼亚海域渔业资源探捕计划圆满完成
2008年10月20日 14:36
来源: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下达的《毛里塔尼亚海域渔业资源探捕》项目(2007年项目延续),由东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水产总公司联合承担,对西非渔业合作国家毛里塔尼亚的海域进行了为期7个月(2008年3月—9月)的渔业资源探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及中国水产总司驻毛里塔尼亚代表处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下,通过张勋副研究员、周爱忠助理研究员二位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于2008年9月28日圆满完成了探捕项目的海上调查任务,取得了大量的调查数据,为完成探捕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探捕小组对毛里塔尼亚海域南北渔场进行了大面定点调查,测定了25个站点的海洋水文数据,并开展了捕捞专项调查,共完成30个站点,计投放1461网次,拖网时间58440分钟,渔场作业水深范围20~200m之间。共捕获头足类约60000kg,硬体鱼类约20000kg,测定生物学样本1500余个。探捕小组同时开展了新渔具的海上生产试验,验证新渔具的渔场适应性及渔获性。通过探捕调查,对毛里塔尼亚海域南北渔场的海、渔况以及渔获组成、渔具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次海上探捕调查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的规定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2007年探捕调查的基础上,扩展了调查范围,重点对外海渔场底质、渔获对象、环境以及渔具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探明了渔场底质特征和捕捞对象分布,并试验了新渔具的相关性能。通过2年的探捕调查,获得了大量数据和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因此,项目组在认真进行本次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拟于2009年进一步开展探捕调查,对扩展渔场的水文状况、资源状态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开展新渔具渔法的推广应用研究,力争尽快将探捕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的经济效益,稳固我国在西非的渔业地位,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