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眸党建网 > 市属单位动态 > 稿件
上海市质检院向“三聚氰胺”说“不”
2008年10月6日 16:09
来源: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作者:岩石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质检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方位的应对措施,科学、公正、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全力承担起乳制品原料及成品的“三聚氰胺”专项检测任务。自9月11日至今,该院所属“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已完成国家质检总局、上海市质量技监局交办的检测任务5636批次,检测结果无一差错和延误,全面保证了我市乳制品的安全。

  作为国家级质检院,该院在历次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处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院所属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更是在以往“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猪链球菌”事件、饮水机内胆“重金属”含量检测、保险膜的“苯”含量测定、牙膏“三氯生”事件和啤酒“甲醛”事件,运往四川灾区食品检测和奥运上海赛区食品检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该中心2年前就“三聚氰胺”检测数据与国外相关实验室做了精确比对,当“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该中心迅速在第一时间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了检测方法可行性方案,为后续检测工作的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9月12日,上海市质检院还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上海市质量技监局的指示要求,迅速启动院《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接样和检测人员从9月12日起开始24小时轮班,放弃了中秋和国庆假期,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24个日日夜夜,576个小时的灯火通明,5636个准确的检测数据,18864个奶制品样品,上海市质检院作到了无一延误、无一差错。该院院长、党委书记季飞同志每天都要亲临检测一线现场办公,一是看望慰问员工,二是听取工作汇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他了解到相关设备可能不能满足需要时,迅速召集党政班子成员开会研究,决定紧急投入320万元购买相关设备;当他了解到检测人员吃紧时,又马上召集院机关处室负责人协商,当场决定不计成本,暂停所有委托任务,集中力量开展“三聚氰胺”检测,并将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接样一线,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国庆长假7天,在党员的带头下,无论是中心负责人还是普通检测人员,人均工作96小时,有些同志在连续工作24小时以后,还主动留下加班,最后是被领导和同事们劝走的。正如动员会上院领导所要求的那样,党员们以实际行动充分践行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市质量技监局领导一直非常关注“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局长、党委书记黄小路,副局长唐晓芬,监督处处长赖晓宜、食品处处长朱明先后到市质检院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测数据是否及时准确,嘱咐大家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保障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的角度认真履行国家级质检机构和国家中心的职责,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与安全。领导们在看望检测一线的员工时,当了解到大家目前的工作状况时,称赞上海市质检院是一支“拉得出、能战斗、拖不垮”的高素质队伍,同时叮嘱大家要注意身体,保证休息。

  可以说,正是组织的关心、党员的带头作用、完善的应对措施、精密的检测设备、科学的检测方法、丰富的工作经验、高素质的检测队伍,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上海市质检院有信心、有能力向“三聚氰胺”说“不”,全面完成国家质检总局和市质量技监局交办的检测任务。截止发稿时,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