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眸党建网 > 经济纵横 > 稿件
首个国际组织正式签订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
2008年5月13日 12:32
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5月9日上午,世界气象组织展区总代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代表世界气象组织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签订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也出席了签字仪式。这标志着首个国际组织正式签订了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
       
  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的权威机构,目前拥有188个国家会员和地区会员。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会员之一。随着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气象工作在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直接导致了极端气象灾害的增加,而城市集合度的加大,更使得气象灾害给城市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呈放大效应。与此同时,全球城市化进程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又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一直致力于提高城市气象防灾能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气象馆所确定的主题“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这既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一贯宗旨,同时也非常契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气象馆占地2000平方米,在整体建筑设计上将充分考虑到节能减排,因此气象馆的建筑将是一个“会呼吸的皮肤”,除了主要使用钢、玻璃等可回收材料外,还将力求做到“人工设施自然化”。例如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以及能源回收技术,提高用能效率;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使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自然化”。
       
  气象馆在主题展示方面将有两大亮点,第一是将建成一个“未来气象台”。这个气象台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示范项目成果的应用,参观者不仅可以亲眼看到未来城市气象观测网的雏形,更可以亲身体会这种“多灾种早期预警理念”将给城市未来防灾减灾带来新的促进,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展品,更将在世博期间真正业务化运转,现场为世博会提供及时、精细的气象预报和服务。第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的责任”,参观者可以详细了解到全球气候变化给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危害,通过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灾难,给参观者以心灵的震撼。从而向参观者推荐和倡导一种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吁参观者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世博会组委会成员单位,中国气象局始终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全力以赴。早在2006年2月中国气象局就成立了以中国气象局局长担任组长的世博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家层面上正式启动了世博会气象服务筹备工作。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还联合推动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地球观测组织(GEO)、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国际气象广播协会(IABM)承诺参展世博会,为世博会的招展工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合同签署后,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将密切配合,进一步发挥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地方部门和世博局四方合作的合力,利用气象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势,按照在参展中服务、以服务来参展的思路,全方位参与上海世博会,为世博会提供气象服务支撑,通过世博会的大平台向世界展示气象防灾减灾的先进理念和服务水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