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在汶川,痛在我心。 第一时间,牵挂着四川地震灾区同胞的上海人民,立即想到了收集、调配、运送物资,把灾区最需要、最急用、最缺少的,马上给他们送去。物资保障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为了这条“生命线”的畅通,上海正倾全城之力,让各种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送到灾区人民手里。 5月13日,由本市筹措的总重150吨、价值450万元,共5批救灾物资紧急运往四川灾区;5月13日至15日三天,上海累计向灾区发送各类应急救援物资总重量278.8吨;5月16日,上海协助卫生部筹措的5000条棉被,价值440万元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由上海汇众公司提供的3吨医疗救护车零配件也已启运。 17日凌晨零时3分,北郊站,上海市救灾援助物资保障组的同志们正在忙碌着。价值300万元的矿泉水、牛奶、速食食品、火腿肠和大量方便盒饭,正被源源不断地装运上15节货车车厢。傍晚6点,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提出要采购大量食品,上海方面决定无偿支援灾区,立即通知光明集团、良友集团和华元食品等连夜调运食品,由交运集团组织运输。接到求援的6个小时后,这批食品装上了发往灾区的车皮。 市应急办物资保障组更像一个信息指挥部,一接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通知和灾区的求助,马上行动起来——— 灾区要什么,立刻准备什么;灾区缺什么,马上送去什么。 绞尽脑汁想,灾区最需什么 上海人的心思一向是缜密的。一得知灾情,马上动手支援。然而,正在抓紧分分秒秒救人的灾区,最需要哪些救灾物资呢?于是,绞尽脑汁,上海各大企业把救灾现场可能用得着的方方面面物资,盘点得仔仔细细。 失去家园的灾民住哪里?5月12日地震发生,宝钢集团当晚决定,赶制一批灾区急需的简易钢板房,支援灾区安置灾民。15日中午,当记者赶到宝钢金属公司宝产轻型房屋有限公司时,这里一片热火朝天:一个占地260平方米的卫生院初具雏形。公司总经理侯振清介绍,除了这个卫生院之外,公司还将在几天内赶制完成一个177平方米的抗震救灾指挥所,并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为灾区赶制其它类型的简易钢板房。 上海最大的化工企业华谊集团,几乎把旗下企业的各类产品搜了个遍。当地电力供应可能中断,电池一定用得上,虽然白象牌、天鹅牌电池正值5月销售旺季,外销任务尤其繁忙,但他们即刻调回送货的10吨卡车,抽调人手集中装货,将10万节大号电池全部装车完毕;药皂对灾区最实用,华谊集团上海制皂公司5月14日停止了原配货计划,截留追回了部分发往全国各大经销商的货源,筹集了5000箱上海药皂发往灾区;上海回力鞋业公司得知灾区急需5000双雨靴,马上连夜加班赶制,又得知灾区急需1万双胶鞋,仅过了2个小时,所有货源全部调拨到位。 在沪的外企,也被上海急调物资驰援灾区的热潮所感染。灾后72小时是寻找、救援幸存者的黄金时间,为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大型器械无法使用,全靠救援者徒手挖,很多战士手指甲都挖掉了,满手鲜血。这一信息引起了杜邦中国公司负责人的注意,他们当即决定捐赠采用杜邦Kevlar纤维制作的专业防切割手套。这种手套具有耐高温、防磨损切割、防护性强等特点,强度是同等重量钢的5倍,保证救援人员用起来得心应手。此外,杜邦还捐赠了3500件特种应急救援防护服。 抗震救灾,通信保障尤其是生命线中的重中之重。5月14日上午,正在四川地震灾区一线指挥救援工作的中国气象局有关领导致电上海:四川灾区气象部门,尤其是基层台站受灾严重,电力、通讯几近瘫痪。上海应急办立刻展开部署,不到半天就筹调到10台柴油发电机和2台卫星电话。截至目前,上海电信已为上海市政府抗灾专业搜救、医疗队伍提供了8台海事卫星电话;所属机动通信局2名员工已携带4台VSAT卫星地球站前往灾区,为救灾指挥部提供通信保障;而上海电信的12辆应急通信车辆,上海移动公司的15名通信技术人员,上海联通公司的2辆应急通信车也正在奔赴灾区的途中…… 灾区急需药,要多少送多少 “只要灾区需要,只要能送去,有什么药送什么药,要多少送多少。”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一席话,表达出上海药企为灾区送救命药的共同心声。 地震发生后,复星集团火速与灾区有关部门联系,让对方开出“药单”,复星立即筹办。药单很快来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消毒的、止血的……密密麻麻列了一长串。不仅要备齐药品,还要解决运输问题。很快,复星集团联系上了均瑶集团,每天把4吨价值50万元左右的抗灾药品通过吉祥航空发往受灾地区。 作为上海市药品动员保障基地、军队战备药材代储企业的上药集团,反应神速,筑起了一条药品应急供应绿色通道。 5月13日清晨6点半,上药集团接到上海市救灾援助物资保障组的急救药品供应任务和目录清单,迅速将指令发给上医股份。救灾药品的紧急供应同时在医药分销、配置、物流三条线启动。医药分销做好与医院的沟通协调工作;配置总部做好药品品种的采购和市场调配工作;物流中心做好药品配送工作。 下午2点,第一批急救药品的7个品种,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白蛋白、复方氨基比林、头孢六号胶囊、盐酸曲马多、氯化钠大输液、甘露醇输液,共计887件药品,分别装上两辆药品输送急救车,送往浦东国际机场。 当晚9点,上药集团又接到国家发改委指令,要求提供9个品种药品调配。公司药品应急系统马上又启动。深夜11点,员工们陆续从家中赶来,投入突击配送工作。上海医药物流中心的药品储备有限,他们连夜驱车赶到松江、闵行等生产厂家紧急提运。 一夜无眠。5月14日凌晨,所有药品终于配送完毕,分两批运往成都双流机场。 昨天,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又联系20多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统一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捐赠价值916万元的灾区紧缺药品和医疗器械,市红十字会会长谢丽娟亲自接收了捐赠产品。这批救灾药品大多为抗生素、抗感染药、急救包、无菌注射器、输液泵等药品、医疗器械等灾区所需产品。为确保质量,食药监管部门还要求企业在捐赠时必须向受赠人提供产品清单和检验报告。 罐头食品,要“一拉就开”那种 5月14日上午10时,上海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主动拨通了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张宁的电话,急切地问,上海人民可以为灾区提供什么帮助。张宁答:“其他就不说了,现在最缺食品!”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马上在市农委各处室传开了,并迅速传到了全市各农业龙头企业。一定要让受灾的同胞吃饱吃好,农工商超市、梅林罐头、光明乳业、青西禽蛋等纷纷上报食品种类。市农委还向这些企业特别交代,罐头食品一定要“一拉就开”,而不必动用刀具去撬开。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出上海人心系灾区人民的细致、周到。 驰援灾区的“上海速度”,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只1个小时,2000公斤达能饼干、2000公斤火腿罐头、500公斤酱蛋、500公斤酱鸭等5吨食品就全部落实。如果不是飞机舱位有限,送往灾区的食品“名单”,可能还要排得更长。 14日下午2点半,飞机开始装货,但就是这些食品的体积,货舱也根本容不下了。想办法!航空公司马上与即将登机的200多位旅客协商:旅客行李可否由下一班飞机送达,腾出行李舱运送救灾物资!200多位旅客无一人提出异议,为给救灾食品“让路”,他们甘愿在到达目的地机场后,再等候3个小时以上。 当晚8点,这批食品到达成都双流机场,成为四川省委农办接到的首批来自全国农口系统的紧急援助食品,再被分成两路,分别发往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和北川县。 上海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在四川灾区的分公司、连锁门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着想,为上海人争光: 上海光明乳业成都分公司老总刘宽,是公司里唯一的总部派出人员。在他的主持下,地震以后的3天,光明成都分公司每天生产出的奶制品全部捐赠给都江堰灾区,迄今已捐出100多万元的奶制品; 上海绿地集团成都房地产公司共有70多名员工,地震的第二天,他们就纷纷上街自费购买矿泉水、食品,并开着私家车一次次前往都江堰,把东西亲自送到灾民手里。 百联集团世纪联华德阳店由于临近震中区,属于受灾较为严重的门店。地震过后,为满足顾客的购买需求,销售人员马上清理卖场里的商品,为避免有余震再受损,在卖场外摆摊设点,成为德阳市震后第一个开店营业的大卖场。当地政府领导来视察时紧握德阳店店长陆勇的双手,感谢世纪联华为灾区正常供应、物价稳定所作的努力。 虽然大多数上海人不能奔赴前线参加灾区救援工作,但上海人民一定会想尽办法,做好抗震救灾大后方的物资保障供应工作,让灾区广大人民安心、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