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大精神 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中将环境保护贯穿全文,有5个方面、共15处强调了环境保护,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是现代文明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建设、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方位、高层次的要求,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宏观调控重点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可以说,今后几年是环境保护的“转折和发展期”。上海正处于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建设“四个中心”和积极筹备2010年世博会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已到了质量和效率优先的阶段,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制度创新、科技支撑方面优势明显,又拥有一批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上海实际的专家资源。因此,上海应当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体现率先和突破,抓住历史性机遇,推动历史性转变,争取历史性胜利。
一是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前移。坚持环境优先,更加注重用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两项宏观调控手段,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在保护环境中优化经济发展。
二是加快从污染治理向全过程污染控制转变。坚持预防为主,更加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在生产、流通、消费、处置各环节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废物减量。
三是从传统污染控制向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水源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和有毒有害特殊污染物控制管理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应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坚持政府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从法制、政策上规范引导环境行为,依靠市场机制、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
五是从领导重视、政府推进向全社会自觉行动转变。坚持全社会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更加注重全社会共同承担保护环境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强化企业守法意识和环保社会责任,引导市民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