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上海农业比重虽然不高,但基础地位不可动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更加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要按照十七大报告要求,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好、管理好100万亩设施粮田、30万亩设施菜田、40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6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大先进农业装备研发力度,增强服务全国农业能力。
二是更加注重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开发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积极探索种养结合、高效生态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三是更加注重农村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加强产销对接,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重点建设好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700个为农综合服务站。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是更加注重新型农民的培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随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务农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者,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农村专业户,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功立业。
五是更加注重制度创新,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强化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构建农村优先的公共资源和财政分配体制,建立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构建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体制,建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