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十七大专题 > 观点与思考 > 领导观点·代表体会 > 稿件
市九次党代会代表、市旅游委党组书记道书明谈学习体会
2007年11月15日 15:23
来源: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作者:市九次党代会代表、市旅游委党组书记道书明  

以旅游业为支柱带动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谈旅游业如何在现代服务业中发挥动力型和支柱型产业的作用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更具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明确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上海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沿,上海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出上海都市旅游产业特有的高增值性、高带动性、以及高关联性,有力地推动扩大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提升其整体质量,立足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上海旅游业已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动力型支柱产业

    从经济意义上说,旅游业已经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1-2006年,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由272.86亿元上升至695.06亿元,年均增长20.6%,大大高于全市现代服务业增长的增速。2006年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GDP的比重已达到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3.4%,已经超过部分支柱产业;旅游外汇收入在整个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上海旅游业最终产品变动1亿元对国民经济总体总产出的拉动量为3.26亿元,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一。

    从社会效应上说,旅游业推动了社会和谐、实现了产业共赢。旅游业直接吸纳的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数在100万左右,同时又能积极为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带动了文化、体育、工业、农业、科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服务了全市发展的大格局。

    二、以“四个贡献”在现代服务业中发挥动力型支柱产业的作用

    首先,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作贡献。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消费性领域拓展到生产性领域,是贯彻十七大要求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促进旅游业与一产、二产的融合,进一步推进农业旅游与工业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积极发展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节庆旅游、拓展培训旅游和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融合业态。以此带动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巩固和提升在现代服务业体系中的地位,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

    其次,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作贡献。以深化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推动上海旅游业发展模式从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逐步转为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推动和引导国际、国内旅游不断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方面发展,注重旅游精品化发展,特别是延长中外游客在上海的逗留天数,扩大人均在沪的消费。从而影响和带动旅游前后向关联产业,提升产业链各节点的发展质量。

    第三,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区域联动发展作贡献。上海旅游业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从最初的市场推广和城市宣传的对接,逐步向区域基础设施对接、服务对接、以及机制对接等方面推进。在此基础上,区域旅游发展还在进一步传承江南历史文化,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实现小康,构建生态文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要发挥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作用,还需要继续深化上海旅游业的国内国际区域合作,以旅游合作为基础,整合资源,从机制上、实践上为现代服务业的区域联动打前战。

    第四,进一步推进旅游的社会化与市民化发展,为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作贡献。十七大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旅游业的社会化与市民化发展是一项“民心工程”,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海外游客来上海旅游,更是增进中外交流,宣传上海,进一步国际化的路径之一。因而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公共服务功能,从市民和中外游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旅游需求着手,持续推进市中心特色街区、郊区休闲度假等项目建设,制定便民便客的旅游政策,加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打造旅游诚信体系,完善旅游应急、投诉、救援体系。以人为本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为建设上海四个中心,推进四个率先发挥积极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