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兼顾”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论述“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变革中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诸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行业之间与群体之间差距等成为突出的问题,农民增收缓慢、就业压力增大、城乡困难群众较多等加剧了社会成员的利益冲突。这些新的情况,凸显了统筹兼顾的战略意义和操作价值。
统筹兼顾,就是统揽与筹划大局,兼顾与协调好各方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字就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干预。筹字就是筹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平衡各种关系,一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二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统筹兼顾就是讲全局、讲引导、讲干预、讲调整、讲平衡、讲兼顾、讲协调。统筹兼顾就要确立 “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统筹兼顾就是用辩证法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筹兼顾,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筹兼顾有许多不同。坚持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必须重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兼顾,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执政党的作用体现为全面谋划,遵循规律,因势利导。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29年来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新归纳。执政党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才能善于领导。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 方法,关键是必须把执政党领导能力和水平转化为统筹兼顾的执政机制。在总体把握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具体实践上,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稳妥,全面准确。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应当看到,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迫切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兼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统筹兼顾就要遵循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总方针。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依据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对于国家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核心和社会整合作用,就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